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1篇 |
免费 | 101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99篇 |
航天技术 | 69篇 |
综合类 | 100篇 |
航天 | 1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为了更好地认识液体火箭贮箱增压消能器的工作过程,为消能器的结构方案设计提供支撑,针对典型的锥型和直筒型消能器的结构形式建立仿真模型,使用稳态方法仿真得到气体在消能器内的流场分布情况和消能器内部结构对压力损失和减速效果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给出消能器结构方案并进行试验,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锥型和直筒型消能器的第一层节流结构是造成压力损失的主要部件;对于直筒型消能器,数值仿真的压降大小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6.3%;入口高速气流直接流经第一层节流结构比先经过扩容再流过第一层节流结构造成的压力损失更大;直筒型消能器的出口面积利用率随着均流筛网距离的增加有着先增加后减小的特点;样条曲线样式的导流锥能提高消能器的出口面积利用率。对贮箱增压消能器内部流场的数值仿真可以为消能器结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12.
某型号产品进行水压试验,升压到2MPa时出现低压泄漏故障,通过对故障裂纹失效原因的微观观察、金相分析及超声检测分析,确认了原材料的裂纹折叠缺陷是导致产品低压泄漏的原因;并制定了整改措施,保证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13.
本文对砼小型空心砌块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计算、芯柱作用、小墙肢处理、温度伸缩缝间距、室调室外机安装等问题作了简要分析探讨,希望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515.
低反动度高负荷超声速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超声速轴流压气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两类传统超声速压气机内部流动特点及其所存在的流动问题,并对未来超声速压气机的发展提出了展望.针对超声速压气机内部流动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低反动度高负荷超声速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原理.该原理可有效避免在动叶中进行流动控制,同时降低动叶出口绝对马赫数,并结合附面层抽吸控制静叶栅内部流动,最终实现级的高负荷气动设计.利用该原理进行设计验证,三维黏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叶尖切线速度为360m/s的前提下,实现了2.3的级压比,级效率为86.5%. 相似文献
516.
具有热障涂层的导向叶片耦合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气固耦合换热方法,对具有热障涂层(TBC)的、高度一体化的一级透平导向叶片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在接近真实透平高温高压运行的环境下,TBC对于叶栅通道的气动特性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冷气流量被减少的情况下,TBC在叶片前缘依然可以明显降低叶片金属表面温度和传热系数;但是,随着冷气流量的减少,TBC的作用在压力面尾缘急剧下降,在吸力面尾缘缓慢下降。对3个高度截面的平均金属温度定量比较得出:在同等冷却效率的条件下,厚度为0.15mm的TBC可以节约20%~30%的冷气流量。 相似文献
517.
518.
跨声速轴流压气机径向涡现象与失稳机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NASA Rotor 37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对比,计算了堵塞点到失稳点的全部工况,详细探究了跨声速轴流压气机附面层分离规律与失稳机理.研究发现:激波后的吸力面附面层中存在一条径向涡,它增强了附面层分离,使部分靠近吸力面的主流向叶尖堆积.随着工况向失稳点推进,压气机转子叶尖出现两块堵塞区,由叶尖泄漏涡与激波作用引起的堵塞区位于压力面前端,由叶尖泄漏涡与径向附面层分离涡耦合作用引起的堵塞区位于吸力面50%弦长后,两块堵塞区的叠加作用最终引起压气机失稳. 相似文献
519.
520.
本文探讨了建筑用紫铜管在生活热水系统和采暖系统中产生腐蚀原因及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其它在设计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