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20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陈勇刚  罗晓利 《航空学报》2013,34(1):104-111
 机队设备可靠性是实现航空公司"安全、正点和经济"目标的核心内容,对其进行评估是实现机队设备系统综合技术保障的重要手段。根据航空公司机队设备可靠性统计、数据采集和监控方式的关键技术与重要环节,应用物理-事理-人理 (WSR)思想和Delphi法,建立了机械原因使用困难报告(SDR)和非计划停场率等航空公司机队设备可靠性的5大指标体系。基于灰色聚类方法和反步(BP)神经网络的优缺点,结合机队设备可靠性的随机性和波动性,设计了航空公司机队设备可靠性非线性动力学评估模型。航空公司机队设备可靠性评估实例的分析表明:该可靠性非线性动态评估模型是可行的,能够实现动态和静态的评估。  相似文献   
22.
疲劳是严重威胁飞行活动的隐患之一,许多飞行事故都直接或间接地由疲劳所引起。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航空安全委员会报道(1988):在已公布的众多飞行事故中,大约有21%的事故都与疲劳有关,发生的时同一般都在凌晨。为了解决航空中的疲劳问题,自1980年以来,NASA Ames 研究中心应美国国会的要求,对民用航空中的疲劳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23.
人为失误是民航事故的主因。笔者归纳了民航关键岗位常用人误模型,指出了各个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情况,提出应通过建立多层重叠屏障的人误事故纵深防御系统来降低人误,提高航空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4.
对飞行人员进行心理选拔的理由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驾驶飞机所要求的心理品质并不是一般人都普遍具有的,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总是存在着个体差异,心理选拔的目的就是要筛选出那些在心理上适合于飞行的人去从事飞行,而拒绝那些不适合飞行的人;第二,无论军航还是民航,飞行安全与效率都是第一位的,如果用心理上不适合飞行的人员去驾驶飞机,势必带来机毁人亡的严重后果;第三,训练飞行人员的费用非常昂贵。据报道,英国培训一名高速喷气式  相似文献   
25.
迄今为止,飞行人员心理选拔研究已走过了半个世纪。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试图在飞行新生入学前便识别出心理上适合于飞行的人去从事飞行,而拒绝那些心理上不适合飞行的人。但是,由于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和不能直接观察等特点,尽管人们已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可至今其预测效果仍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面对这一事实,学者们目前正在反思,希望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6.
27.
<正>民航是高技术、高风险的行业,民航从业者普遍承担着较大的职业压力。特别是作为飞行员,随着民用航空器可靠性的不断增加,面临的体力负荷越来越小,心理压力却越来越大,导致其心理健康状况变差,可能会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几个方面,严重影响飞行安全。因此探索飞行员压力源并评估其压力,对症下药,对于保障民航安全和提高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有一个完成工作的适宜工具。同样道理,要想提高机组资源管理(CRM)训练效率、达到训练的目的,也首先应该设计出良好的训练工具(程序、方法和硬件设施等)和评价工具(程序、方法和载体等)。在CRM的沿革过程中,人们一直在探索CRM的训练方法和评价方法问题。在我国,CRM的研究和运用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人们对它的认识已经逐渐普及。但是,怎样设计CRM训练程序和评价方法?这对于各航空企业和管理部门来说还是一个较为困难的事情。本文主要对航线飞行情景下机组资源管理技能的评价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9.
国内外民航机务维修人误分类分析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民航机务维修人误研究的重要性、历史沿革、已有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该领域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对我国民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和事故调查的重要作用,目的在于推动我国民航机务维修人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