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32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49篇
航天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针对事件触发机制应用到小型分布式测试系统中,存在控制命令复杂、需要主控制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时间触发的精简串行总线技术。详细分析总线系统的组成、信号线定义、总线系统基本特征、数据格式以及总线系统的时分多路访问(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通信控制机制。重点介绍时间触发功能的TDMA时序管理机的实现方法,进行基于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hdl的软件设计,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TDMA时序管理机可实现系统多节点时槽分配管理功能,采用该时序管理机有利于实现基于时间触发的总线控制方案、构建小型分布式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82.
针对运输类飞机的飞行特点,基于姿态角和相关重心过载参数变化,提出了运输类飞机的阵风与机动载荷识别算法。利用Matlab进行算法编程,通过实测载荷数据实例,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为新机结构可靠性设计和全尺寸疲劳试验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3.
航班计划编排的实质是对航空公司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其优化程度直接影响航空 公司市场竞争能力。目前,航空公司在编排短期航班计划时过多地考虑了市场竞争,而忽略 了航班延误。文中兼顾市场竞争与航班延误控制,将航班延误控制纳入短期航班计划的编排 过程中。通过分析独立延误与波及延误特点,建立基于延误控制的短期航班计划编排模 型,并采用贪婪随机自适应搜索过程(Greedy randomized adaptive search procedure,GRA SP)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4.
主要研究了在危险天气条件下,在航空器可能的机动情况下,计算航空器在跑道或在最后进近点的预计到达时间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在雷达管制空域下,协助管制中心自动化系统在危险天气条件下,计算航空器的预计到达时间.我们通过一个概率模型和一个信息嵌入的最佳路径图(OPM)来解决预计到达时间问题,其中设计危险天气避让算法来建立最佳路径图.危险天气避让算法考虑的路径是从起始进近定位点到跑道的路径.该问题还要考虑各种限制,如航空器机动性限制,飞行员与管制员工作量的考虑,空中交通管制进离场走廊的限制等等.  相似文献   
85.
边界层综合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对二元翼型模型和三元三角翼模型表面边界层转捩用表面热膜技术、红外热像仪技术和液晶显示技术在同一风洞中同时进行显示和测量并进行比较的结果。对二元NACA-0012翼型表面边界层转捩点位置测量,三种方法都给出了相吻合的结果。三元的60°三角翼模型经过多次实验,测量结果表明表面热膜技术能够给出三角翼模型表面边界层转捩位置的定量侧量结果。红外热像仪技术和液晶显示技术研究在应用时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在合适的条件下也能给出模型表面边界层转捩位置的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86.
简要地阐述了不同湍流度情况下某翼身组合体模型头部无粗糙带以及粘贴有两侧型粗糙带,40°,60°和70°“只”字型粗糙带等5 种状态的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的湍流度为:0.02% ,0.10% 和0.33%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粗糙带对模型的气动特性有较大的影响。总的来说,上述几种粗糙带状态对气动特性的影响可以简单地分成两种类型,即“有影响型”和“无影响型”。研究还表明,湍流度对大攻角时气动特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并且表现出十分复杂的特性。当湍流度自0.10% 变化到0.33% 时,湍流度对该翼身组合体模型气动特性的影响相对而言并不大。但当湍流度自0.02% 变化到0.10% 时,湍流度的影响则较大  相似文献   
87.
天线整流器协同设计的高灵敏度射频能量采集单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向物联网自供电传感节点的能量灵敏度受限于能量采集单元的灵敏度,本文基于天线 整流器协同设计方法,实现了一种面向无线传感及通信节点的高灵敏度,射频能量采集天线-能量采集芯片构成的单元,并进行了系统验证。整流电路采用TSMC 180nm CMOS RF工艺流片,定制弯折偶极子天线,两者适当的Q值下实现阻抗匹配,通过芯片整流电路和Q值的协同提升能量采集灵敏度。联合测试结果表明,在50MΩ等效电阻负载和电压为0.8V的情况下,量采集单元的最高灵敏度可达到-27.9dBm,结合和能量管理电路和储能器件,在36dBm发射功率下,自由空间下的无源通信距离可达40.55m。  相似文献   
88.
叶型偏差对涡轮性能影响的非定常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型的加工和装配误差难以避免,这将对涡轮的气动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结合整机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叶型偏差对涡轮气动性能及内部非定常流动细节的影响,并比较了定常和非定常计算结果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工作范围内,叶型偏差都会造成涡轮性能的明显下降,通道涡和泄漏流的发展、前缘吸力峰的强度、激波的形态和强度等流动结构以及叶排间的非定常相互作用都会随叶型的变化而显著改变,而非定常数值模拟对涡轮气动性能和流动结构受叶型偏差影响的捕捉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