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18篇
航天技术   5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1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微处理器应用实验远程实验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进行远程微处理器应用实验的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以南京大学电子系的WCS- 3微处理器实验系统为远程实验对象 ,可以远程重构实验电路。系统集成了远程调试和远程逻辑分析的功能 ,学生可以方便地通过校园网进行远程微处理器应用实验。  相似文献   
12.
由于环航时电罗经主轴方位产生误差且稳定时间较长,影响后续电罗经指向精度,利用自抗扰控制器(ADRC)对其实现自抗扰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技术的抗扰动效果优于鲁棒滤波器,且实现简单,可以获得较高的控制品质和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玻璃表面改性是普通玻璃朝功能玻璃方向发展的重要方法,是扩展玻璃应用领域的重要途径。玻璃表面性质研究是其稳定性、表面粘结、表面增强、表面镀膜等研究的基础。鉴于上述研究务必借助于一定的表面分析方法和测试手段,故了解并有效利用各种表面分析方法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在风、流、摇摆等众多外界干扰下电罗经航向输出的精确度,提出 了基于H∞的航向跟踪估计方法。简要介绍了H∞估计理论,基于H∞估计理论对最速跟踪 微分器进行一步改进设计,构造误差反馈矩阵,实现最速跟踪微分器的在线反馈控制, 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为减小电罗经航向误差及提高航行安全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王炜  红波 《中国航天》1993,(4):16-18
航天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使台湾越来越重视对它的发展与运用。特别是进入80年代后期,台湾提出“要自行发展人造卫星,以透过人造卫星的研究,建立航天科技体系,进而带动台湾科技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相关工业的迅速发展,并实现对内振奋人心,对外提升形象,以更多筹码拓展外交关系的目标。”为此,前些年,台湾有关部门在反复酝酿后,提出了堪称台湾有史以来最大型的科技发展规划——人造卫星发展计划,并于近年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了其卫星计划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7.
对SAST 5000平台的碳纤维内埋框架及相应结构板设计和试验进行了研究。对内埋框架结构进行了拓扑优化并采用碳纤维材料,分析了优化的结构板模态和静力状态,并对整板进行了静力试验及探伤。结果表明:在方案阶段金属材料内埋框架贮箱安装板的基础上,通过对内埋框架结构形式的拓扑优化及碳纤维材料的使用,大幅减轻了贮箱安装板重量,仿真分析及摸底试验说明碳纤维内埋框架贮箱安装板力学性能满足卫星承载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硬度、拉伸力学性能及导电率测试研究了Cu-0.8Cr-0.2Zr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采用金相显微镜(O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不同处理态合金的显微组织。研究结果表明:时效热处理过程中,合金发生回复和再结晶,同时过饱和固溶体分解析出新相,析出的纳米弥散强化相,能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同时保持良好的导电性。Cu-0.8Cr-0.2Zr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热轧后980℃/1h固溶处理,经70%冷变形,然后再经过450℃/4h时效处理后,硬度、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153HB5、29MPa和489Mpa,导电率达到85.1%IACS。研究的加工工艺实现了高强高导,获得了强度和导电率的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19.
20.
陈昌亚  张驰  顾亦磊  王炜  吕凯  王本利 《上海航天》2007,24(1):42-47,60
为实现携较多燃料并能传递较大载荷的卫星平台,根据贮箱上下叠放、环向平铺和主承力结构与大容量贮箱一体化等典型贮箱布局介绍了一种储箱平铺的主承力构架结构。该结构可减小平台高度,降低卫星质心,且便于有效载荷扩展,并使工艺更简单。对两卫星平铺主承力结构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其结构能满足卫星结构的力学性能要求,可作为未来相关卫星研制的参考构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