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58篇
航天技术   14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质量评价对立体显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立体图像质量评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本文针对立体图像的双目融合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功率谱的质量评价方法,实验结果显示本方法可以评价立体图像的质量,且相对于PSNR方法测试指标Pearson相关系数较高,均方根误差RMSE较小,证明本方法更接近于人眼感知。  相似文献   
53.
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高校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课程,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是各高校关心的问题,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学生质量、知识基础为前提,从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成绩考核几方面提出建议,近三年教学实践收到较好效果。希望对兄弟院校有帮助。  相似文献   
54.
张艳 《航空世界》2011,(8):24-25
尤金·安德鲁·塞尔南(Eugene Andrew Cernan)这个名字或许你听到有些陌生,他到底是谁呢?他就是1972年美国阿波罗计划中的最后一艘飞往月球载人太空飞船"阿波罗17号"的指令长.  相似文献   
55.
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对低轨遥感卫星的星地数据传输能力提升提出了迫切需求,导致X频段星地数传通道压力急剧增加,而Ka频段可用带宽是X频段的4倍,理论上可大幅提升传输能力。当前低轨遥感卫星的星地数据传输通常采用固定编码调制(CCM)和可变编码调制(VCM),均未利用地面站仰角增大时大气衰减减小所带来的信道条件改善,对链路资源造成浪费。针对此问题,对指定地面站和链路可用度,综合考虑自由空间损耗和大气衰减随接收仰角增加而同时减小的特性,提出基于DVB S2标准的Ka频段星上VCM系统实现方案,给出传输效能评估标准,并对降雨特性不同的喀什站、北京站、三亚站CCM,VCM的Ka频段传输效能进行了对比仿真分析,以寻找出适合不同站点的星地数传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干旱少雨的喀什站更适合采用CCM,且链路可用度高达99.82%;雨量中等的北京站可根据用户使用需求灵活选择CCM或VCM;而降雨丰富的三亚站更适合采用VCM,不仅可将传输效能提升8.37%,还可将链路可用度提升11.23%。  相似文献   
56.
57.
针对近地空间目标编目探测中,双屏电子篱笆的观测数据关联判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泰勒展开的径向速率数据关联方法。该方法对关联判断中径向速率这一判别量的计算采用泰勒展开的方式;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进行地心地固坐标系与地心惯性系坐标转换,也不需要迭代计算初轨根数,具有简单、快速、符合精度需求的特点。在双屏电子篱笆探测LEO(Low Earth Orbit,低地球轨道)cm级空间目标的应用仿真中,该方法与使用初轨确定结果的径向速率方法相比,判断正确率基本相同,但所需计算时间比后者低一个数量级。因此,所述方法的判断效率较高,可为编目探测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59.
四轴平台为解决三轴平台的框架自锁而增加随动框架系统。本文分别从动力学和运动学进行分析,介绍了四轴平台随动框架系统的工作机理,同时分析了随动框架系统存在的影响稳定性设计的不确定性因素,采用了H∞ 理论进行了随动框架系统控制器的设计。对设计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可有效抑制系统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0.
长江750B型摩托车(简称M1三改车,是我公司于1985年8月设计研制成功的。在整个研制过程中,公司职工发扬洪都精神,团结一致,日夜奋战,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四个品种的图纸设计、专用件生产和总装调试工作。並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