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60篇
航天技术   7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对一种用相容剂改善硅橡胶/三元乙丙橡胶(EPDM)共混热防护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在硅橡胶/EPDM共混体系中加入自制的相容剂以提高两者的相容性,给出共混工艺。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仪(TGA)、氧-乙炔烧蚀仪等方法研究了相容剂对热防护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相容剂可改善硅橡胶与EPDM两相间的相容性,使混合体系更均匀,断裂处更平整,并显著提高了共混绝热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其中:拉伸强度提高了20%以上;相容剂用量为10份时,硅橡胶/EPDM共混复合材料的初始降解质量分数10%的温度提到至437.5℃,发生最大质量损失速率时的温度提高至466.2℃;随着相容剂的增加,共混绝热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逐渐下降,相容剂用量为10份时,线烧蚀率可下降至0.058mm/s。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以提高市场营销本科生能力为出发点,从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力图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新时期高等教育目标的要求,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24.
用数值方法模拟了发散冷却控制结构烧蚀的瞬态过程,同时考虑了线烧蚀和体积烧蚀两种现象对多孔介质骨架高温表面的质量损失和冷却效果的影响,并讨论了高温主流携带的热流强度、冷却介质注入的初始速度和温度、及多孔材料骨架初始温度在控制烧蚀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描述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双层多孔介质骨架发散冷却的优化方法.冷却剂在固定压差(Be数)与多孔介质特征尺寸的条件下被注入固体骨架,通过改变多孔介质的材料、孔隙率和厚度比例,在满足固体骨架的质量和成本等约束条件下,以最低热端表面温度为优化目标,利用遗传算法找出可行的最优冷却结构设计.计算结果表明,靠近冷端的第一层多孔介质孔隙率应当尽可能的大以提高冷却剂流量,但是其组成材料对热端表面温度影响很小,而第二层靠近热端的多孔介质的组成材料对热端表面温度有很重要的影响,它的孔隙率取决与其对有效导热系数、冷却剂流量和内部热交换系数三方面影响的平衡.   相似文献   
26.
先进复合材料以其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的特性、显著的减重效益及良好的成型工艺性,逐渐成为小型无人飞机的主体材料.复合材料容易实现整体固化成形,机械连接少,而小型无人机载荷小,结构形式相对简单,一般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就能满足设计要求.本文对小型无人飞机复合材料典型结构形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可为小型无人飞机采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提...  相似文献   
27.
Zn-Fe合金镀层的电沉积及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碱性锌酸盐溶液中加入含 Fe添加剂后,Zn-Fe合金的电沉积过程及镀层含 Fe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含 Fe质量百分比为 0.4 %~ 0.8%的 Zn-Fe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至少是普通镀锌层的 2倍。根据镀层的腐蚀形貌,初步探讨了合金镀层的耐蚀机理  相似文献   
28.
飞机发动机封严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法对 BH封严涂层的组成进行了优选,并对涂层的固化工艺进行了优选,确定了 BH封严涂层的最佳组成和固化工艺。BH封严涂层的外观均匀细致、气孔数量少,且孔径小。涂层的耐冷热循环性能比目前使用的封严涂层提高了 4倍以上,可耐 3 8次冷热循环,且涂层的固化工艺比较简便。研究发现 :BH封严涂层满足了 3 0 0℃条件下热稳定性的要求;石墨填料有利于改善涂层的附着性能;涂层的硬度主要取决于石棉、ZL填料的含量;封严涂层的耐冷热循环性能主要取决于涂层与基体热膨胀系数的差异  相似文献   
29.
30.
针对某毫米波复合波导天线零件加工后毛刺多,且与基体附着力强,提出了新的去毛刺要求。通过高压水去毛刺技术实现了"十"字缝、缝隙、功分枝节、窄细筋壁直角等典型结构边缘毛刺的完全去除,零件表面没有损伤,腔体锐边保持完好,解决了该类复合波导天线零件毛刺去除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