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170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讨论了基于VB6.0开发平台的跨平台软件集成。根据SGS装置的特殊需求,考虑到电机控制软件、HPGe探测器谱仪控制及谱分析软件、Monte Carlo模拟计算软件、线性方程组求解软件以及电子表格软件各自的特点,对装置软件的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使得由上述各功能软件集成得到的装置软件在正确有效地完成装置任务的前提下,采用并行方式进行测量和数据分析操作,充分节省装置的工作时间,同时具有良好的人机信息交互功能。  相似文献   
162.
弯曲叶片积叠线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拟压缩性方法对不同积叠线弯曲叶片压气机叶栅内三维粘性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弯曲叶片性能不仅与叶片两端部的弯曲角度有关 ,也与积叠线的形状和长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3.
非定常条件下叶片弯曲对流场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对具有弯、直导叶的一级涡轮叶栅流场进行了非定常的数值模拟。研究了叶片弯曲对多级叶栅流场非定常气动性能尤其是效率的影响 ;分析了叶片弯曲对尾迹扩散效应及对其三维形状的影响 ;以及尾迹形状与扩散过程的变化对动叶进口条件的改变 ;同时还研究了叶片弯曲对涡轮级内非定质量堆积的影响。通过对定常效率与非定常效率波动及其平均值的对比 ,分析了在考虑非定常条件下弯曲导叶对降低本列叶栅损失与动叶内损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4.
可控扩散叶型(CDA)的优化设计是目前国外对亚音、跨音速压气机叶型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对CDA研究的必要性、CDA产生的背景、第一代CDA和考虑端部流动的第二代CDA的特点及设计方法进行了综述。CDA起源于超临界机翼翼型,通过控制吸力面的扩压过程,消除或减弱激波、降低损失、增加可用冲角范围。围绕这一设计准则和目标,提出了很多设计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反问题设计方法和正问题设计方法。国内对CDA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大都集中在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165.
压气机叶栅内二次流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应用Beam-Warming近似隐式因子分解格式以及MML代数湍流模型,采用拟压缩性方法求解雷诺平均拟压缩N-S方程组,对压气机叶栅内三维粘性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发现,在给定的流动条件下,叶栅内有多涡系组成的二次流旋涡结构。这些涡系的产生、发展、破裂以及相互作用显示了叶栅通道内三维流动的主要特征并对流动损失具有重要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6.
为了研究转捩对气热耦合计算的影响,在B-L代数模型与SST(Shear StressTransport) 二方程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两类基于间歇因子的转捩模型:代数 AGS (Abu-Gharmam&Shaw) 模型与一方程间歇因子输运方程。选取NASA-MARKⅡ叶片为算例,分别采用全湍流模型与加入转捩的模型进行气热耦合计算。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对比表明由于能够预测附面层中的转捩过程,采用转捩模型的耦合计算得到的结果与试验吻合最好,由于在叶片壁面附近的网格较粗,采用间歇因子输运方程的转捩模型计算的结果要逊于采用代数转捩模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7.
带根部间隙的直、弯压气机静叶流场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得正弯静叶在动态压气机中的性能特点,分别对采用带根部间隙的直静叶和正弯静叶的重复级低速轴流压气机在不同流量工况下的静叶出口流场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表明,正弯静叶对气流的扩压能力在设计工况和近喘工况下强于直静叶,在最大流量工况下弱于后者。设计工况下,流道内存在的两个主要旋涡结构,分别为上通道涡和刮削涡,且刮削涡在正弯静叶流道内的尺度要远小于直静叶流道中;最大流量工况下直静叶流道中的刮削涡明显增大而正弯静叶中则基本保持不变;近喘工况下分离严重,旋涡随之消失。考查出口气流角可以发现,正弯静叶对气流的折转能力在整个流量工况下都弱于直静叶,但沿叶高的分布更为均匀。  相似文献   
168.
前置导叶对叶栅出口涡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详细测量了平行进口端壁附面层与设前导叶两种进口条件下某涡轮叶栅的出口流场。测量结果表明, 两种情况下在叶栅出口形成了类似的涡系结构, 但是条件不同涡系形成的机制不同。此外, 损失的大小与分布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69.
子午扩张对涡轮内旋涡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求解了某型航空发动机的低压涡轮导向器内流场。采用的数值方法为具有 TVD性质的三阶精度GODU NOV格式,湍流模型为 B-L代数模型及 MML模型的混合修正模型。该涡轮导向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于结构上的要求,静叶前子午流道在上端壁具有较大的扩张角。通过数值模拟及流场内涡系结构和损失的分析表明,由于子午扩张造成端壁附面层增厚并在静叶前形成较大的分离区。该分离区的存在不但使静叶前损失急剧增加而且使上端壁马蹄涡和通道涡尺度加大,强度增强,引起流道内损失增加。   相似文献   
170.
平面扩压叶栅最佳弯叶片生成线与叶栅折转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优化的方法研究了扩压叶栅最佳弯叶片生成线与叶栅折转角之间的关系,在8个不同叶栅折转角下优化弯叶片生成线的弯角和弯高.积叠线是由两段贝塞尔曲线和一段直线组成,在这种积叠线形式下,相同弯角下弯叶片损失随弯高增大不断减小,弯叶片的最佳弯高为0.5.在相同的叶栅折转角下弯叶片损失随弯角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佳弯角使弯叶片总损失最小.随着叶栅折转角增大,弯叶片收益增大.最佳弯角随着叶栅折转角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在给定计算条件下,最佳弯角与叶栅折转角之间呈类似线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