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航空   53篇
航天技术   32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31.
电脉冲除冰(EIDI)系统电动力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电脉冲除冰(EIDI)系统电动力学模型的研究现状,针对几种常见的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以Bernhart-Schrag模型为例,重点阐述了电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等效模型的建立以及状态方程的求解,分析了模型的正确性.针对由环状平绕线圈及金属平板构成的EIDI简化系统,Bernhart-Schrag模型可以预测通电线...  相似文献   
32.
为了研究双座弹射救生系统的轨迹发散特性,以MSC.EASY 5为基础平台进行了求解器设计,并以此为基础对轨迹发散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包括轨迹发散性能评估、轨迹发散对弹射轨迹高度及座椅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轨迹发散技术能够有效避免低速弹射时双座间的轨迹干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弹射轨迹高度并对座椅稳定性有略微...  相似文献   
33.
深冷环路热管稳态运行特性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能量平衡、压力平衡以及质量守恒,建立了氮工质深冷环路热管(CLHP)的稳态数学模型,模拟结果同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应用该模型对CLHP的稳态运行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考察了寄生热载荷、次蒸发器功率等对CLHP运行性能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同常温环路热管相比,CLHP的传热能力明显减小;当主蒸发器热载荷较小时,寄生热载荷以及反重力高度的存在使CLHP的稳态运行温度明显升高,而通过对次蒸发器施加功率可显著改善CLHP的工作性能;CLHP最高运行温度/压力随储气室容积的增大而减小,相应的,其最大传热能力将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34.
小型化是毛细泵环适应微小型高功率密度电子设备散热需求的一个发展趋势.对一小型毛细泵环进行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重力场中不同姿态对毛细泵环运行特性的影响以及毛细泵环在高热流密度工作时的控温特性.根据实验结果可得:该小型毛细泵环可实现不同姿态下的迅速起动,并在热载荷递增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控温性能,最大传热能力达50 W,最高热流密度达到12.5 W/cm2,能够满足高功率密度电子元器件冷却的需求;当热流密度较低时,该毛细泵环可实现精确控温;而当热流密度较高时,蒸发器壁面温度波动较大,无法实现精确控温.   相似文献   
35.
环路热管改善用于电作动器散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环路热管改善飞机电作动器的驱动电动机的散热性能。利用环路热管传热效率高,不受空间和方位限制等优点,可以将电机产生的热量传导到飞机上特定的冷源,有效地降低了电动机绕组温度,保证电动机安全的运行。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NH3-NaSCN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可能温度组合、有无回热器两种情况系统的热力参数和性能,如:吸收器和发生器中溶液浓度,循环倍率以及有无回热器时系统基于焓的性能系数等,分析了工作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无回热器时工作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37.
粗糙壁面表面传热数值计算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计算冰形模拟中的表面传热系数,给出了三种粗糙壁面表面传热系数计算方法,即传统的边界层积分法、基于k-ε湍流模型及标准壁面函数的计算方法(k-ε法)和基于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在粗糙壁面扩展的计算法(S-A扩展法).计算了直径为15cm、表面等效沙粒粗糙高度为1.35mm的圆柱,在Re分别为8.8×...  相似文献   
38.
二维机翼防冰表面溢流水膜破裂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准确地预测机翼防冰系统热载荷,对二维机翼防冰表面溢流水流动状态进行了仿真计算.依据剪切力驱动模型,分别推导了水膜破裂前后的速度分布;引入能量最低原理,推导了溪状流模型,运用数值方法对水膜破裂的临界厚度进行了求解;使用基于Fluent软件的用户自定义函数方法编程并加载计算模块,分别以水膜模型和溪状流模型计算得到了溢流水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在一定结冰条件下,引入溪状流模型后,溢流水的溢流范围在两个不同算例中分别增大了33%和17%,这会很大程度影响防冰系统热载荷的分布.   相似文献   
39.
为解决两床型机载制氧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输出压力波动大及低空氧浓度偏高等问题,需研制与开发三床型机载制氧系统。为此,依据系统控制逻辑,采用电磁阀驱动电控气动阀循环工作的控制模式,开展了三床型机载制氧系统的控制设计,提出了高低空分段调节循环周期的控制方法,并在不同输入压力、流量条件下,对三床型机载制氧系统进行了循环周期实验,探索了产品气氧浓度随循环周期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高空循环周期为6 s,低空循环周期为9 s,高低空分段高度为3.5 km等控制参数时,系统控制设计可适用于三床型机载制氧系统,并满足三床型机载制氧系统控制设计的需求。   相似文献   
40.
沸石-水吸附床二维传热传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贵平  文东升 《航空学报》1999,20(Z1):85-87
建立了沸石—水吸附式制冷系统吸附床在非第1类边界条件时的二维传热传质模型。应用该模型进行了强化传热传质过程的研究,讨论了肋片数量、肋片物性参数、吸附床的有效导热系数、接触热阻等参数对脱附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肋片可以改善吸附床的性能,其中肋片的数量和接触热阻对性能的影响较大,而肋片本身的物性参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