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97篇 |
航天技术 | 28篇 |
综合类 | 19篇 |
航天 | 2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以极区双雷达STARE系统观测到的高纬E区电场(65°—70°范围内)之形态为基础,用简单模式法对其中部分有趣现象进行了讨论。静日(1≤Kp≤3)形态与Vasyliunas模式符合较好。其晨一昏不对称性可部分地由电导率日一夜不均匀性解释,同时也说明在磁层中亦应有晨-昏不对称因素。本文还提出了两个简单模式,以讨论扰日对流圈的西向旋转。其一讨论了场向电流一、二区的相对强度产生之效果;其二考虑了Hall和Pederson电导率之比的作用,并对此两模式进行了比较。为了进一步搞清这个问题,需对磁层过程有更多的了解,也需要对电场和场向电流进行同时性的观测。 相似文献
32.
33.
本文利用1968—1975年“寒潮年鉴”和乌鲁木齐、长春两站电离层f_0F_2资料,讨论了寒潮过境对夜电离层的影响.对个别样本的统计分析,特别是以地面气温最低日为标准日的叠加周期分析,均说明寒潮过境时夜间f_0F_2有下降趋势,平均说,在标准日下降最大,而后恢复.下降的百分值在太阳活动低年比高年大,乌鲁木齐站则比长春站大.这一下降的可能原因,是寒潮中激流带底部风切不稳定性产生的重力波向上传至电离层高度,对电子浓度分布影响的积累效应.此初步设想能定性说明统计分析中的一些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34.
采用拟谱方法对时间模式的交叉剪切混合层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与平面混合层一样,展向涡的拉伸作用是交叉剪切混合层中流向涡形成的主要机制。当展向剪切强度较大时(如两主流交叉角为40°),与初期展向KelvinHelmholtz相关的单向旋转流向涡在拉伸作用下很快增长起来,并“坍缩”成“肋状”涡。当交叉角为40°时,涡核区存在类似平面混合层中“方块状”涡的流向涡结构,展向涡辫区还存在一组符号相反的流向涡,不过与“肋状”涡对应的涡结构呈扁平状,始终没有“坍缩”。当交叉角为60°时,“肋状”涡非常强,以致完全抑制了平面混合层“对称模式”的发展。当交叉角小到20°时,流向涡结构更接近于对称分布,然而“肋状”涡却没有形成。另外,计算结果还证实:与二维混合层相比,大强度展向剪切的引入能够加强流场的混合,同时,适当增加展向扰动波初始强度和波数也是提高混合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5.
36.
孙银宝%张宇民%韩杰才 《宇航材料工艺》2008,38(3):11-14
介绍了国内外高温透波材料的发展现状,并且对高温透波材料的种类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对材料种类的分析与选择,对影响材料透波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现行透波材料及其透波理论体系的论述,对高温透渡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7.
着重以实验方法验证理论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及可行性。测定结果表明:齿间摩擦对齿轮机构振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39.
通过对两种分离方法即石墨化碳黑分析柱与PLOT Al2O3“S”分析柱分离情况比较,选择采用PLOT Al2O3“S”毛细管柱二阶程序升温法分离,不分流进样,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1-丁烯的纯度及烃类杂质含量,用面积归一法定量.此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及精密度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