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0篇 |
免费 | 124篇 |
国内免费 | 5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53篇 |
航天技术 | 131篇 |
综合类 | 59篇 |
航天 | 1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51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71.
复合材料补片胶接金属机体结构损伤修补方法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合材料补片胶接金属机体结构损伤修补方法,是国外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修理技术。同常规机械连接修补方法相比,这项技术有很多优势,例如:不需要增加紧固孔,因此不会产生新的应力集中区域;复合材料补片成型简单,适合于复杂形状零件的修补;利用无损检测技术(例如涡流法)可对服役中修补后的飞机结构损伤进行监测。笔者在了解国外研究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概念研究和初步分析,就这项技术的设计问题提出了一些基本看法和观点,包括设计思想、影响因素、有限元模型和修补效果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372.
林华宝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4,14(2)
国际飞行器地面控制与飞行力学研讨会二月在巴西举行国际飞行器地面控制与飞行力学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2月7日~11日在巴西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在地圣爵西市召开。1993年2月9日,巴西利用美国运载火箭发射了第一颗巴西自行研制的人造卫星“数据收集卫星1号(S... 相似文献
373.
为了更好地在小尺度燃烧室中组织燃烧,对小尺度环形通道内多孔介质表面甲烷与空气预混火焰开展了流量和雷诺数边界特性实验研究。多孔介质采用了烧结金属粉末材料,燃烧在石英玻璃管和不锈钢管以及多孔介质组成的小尺度环形通道中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预混气流量的增加,环形通道内的火焰形态由多孔介质表面火焰向推举火焰衍变,与推举火焰相比,多孔介质表面火焰更适合于在微小型燃烧室内组织燃烧。稳态预混气温度随流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其流量范围与两个火焰形态的基本重合,可以将温度的转折点作为表面火焰边界的定量判据。对于多孔介质表面火焰流量边界而言,当量比小于1.0时,甲烷预混气的表面火焰流量边界随着当量比的增大逐渐变宽;当量比大于1.0时,随着当量比的增大,多孔介质表面火焰流量边界变窄。对于多孔介质表面火焰雷诺数边界而言,随着当量比的增大,雷诺数边界逐渐变宽。 相似文献
374.
以卫星模拟器为基础,介绍了一种双星定位系统定姿的基本原理,以卫星模拟器作为基准得出对应的三个双差观测方程,并且应用长短基线法和序列优化法求解整周模糊度,仿真结果表明,应用双星定位系统进行定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75.
本文讨论了利用机动襟翼实现直接升力控制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实现单纯直接升力控制及机动增益控制模式时反馈参数及控制权限的确定方法。并以某战斗机为例,探讨了利用机动襟翼实现直接升力控制的可行性和效益、操纵反应特性.本文结果可供军用飞机及民用飞机及其主动控制系统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76.
本文将Fuuzy压缩原理进行了推广,首次通过引入一个Fuzzy ε上半连续函数和Fuzzy链空间成功的证明了Fuzzy数值函数的不动点定理。 相似文献
377.
378.
为了研究静子开缝高度对高负荷风扇性能的影响,根据风扇的流动特点,设计了在第二级静子叶根处开缝的流动控制方案,并提出了多种不同缝隙高度的静子开缝方案,通过计算对采取各种方案下的流场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缝隙射流可阻断静子吸力面气流的径向流动,吹除缝隙出口后的低速气流,从而达到扩稳的目的,设计转速下方案A的风扇稳定工作范围扩大了7.1%;在不同工况下静子开缝对角区气流分离和流动损失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而在堵塞工况下,由于静子通道内流动分离较小,开缝射流的优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所研究的范围内,当开缝高度较低时,缝隙射流对角区分离和流动损失的控制能力较弱,而开缝高度的增加对控制叶根角区气流分离有利,对控制较大叶高处吸力面的气流分离不利。 相似文献
379.
在简要描述电子战从现代向电磁频谱战拓展延伸转型发展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开发的电磁频谱战定义及作战行动概念、通信电子战在电磁频谱战中的作用与地位,最后则提出了关于通信电子战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