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18篇
航天技术   4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简要地对我国航天陆基测控网的状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测控资源冲突的形成原因,表明了建立智能化测控资源分配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实现方法。该系统融合了丰富的测控资源分配和管理知识,采用定性推理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工作方式进行决策问题的求解,最终实现一个基于知识的决策系统,按照本文提出的系统构造,已经开发了有关分系统,而且在神州四号飞船和多颗卫星的测控任务中进行了应用,表明系统的构造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2.
为了提高卫星干扰源测时差定位的性能,提出了四阶累积量时间差(TDOA)估计优化算法.该方法利用高阶累积量的特性,在低信噪比、非相关或相关噪声环境下,对接收信号到达时间差做出精确估计,有效提高了卫星干扰源定位的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3.
事故模型可清晰地描述事故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为前期的安全性设计、事后的事故与问题分析等工作提供依据。本文对几类典型事故模型的建模思路进行了简述,分析了事故模型的理论发展趋势、不同类型模型的应用范围与局限性,并给出了工程示例。  相似文献   
34.
围绕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简要介绍总装备部、原国防科工委信息技术标准体系框架以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信息技术标准结构,分析航天信息化标准对"数字化制造"系统的支持现状,研究航天型号"数字化制造"系统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指导思想、构建原则等,给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5.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层内和层间两种混杂方式下,T300与表面处理前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ILSS的变化,结果表明层间混杂复合材料的黏结性比层内混杂好。在相同的混杂方式下,采用未处理的DC88纤维、合成的VE树脂,混杂复合材料的ILSS比E 51体系提高25%以上。采用VE树脂和处理后DC88/T300层间混杂,控制含胶质量在40%时,ILSS达到42.5MPa,是未处理的DC88/E 51体系的ILSS的5倍。混杂复合材料密度在1.12~1.24g/cm3之间,在航空航天结构材料减重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6.
环氧改性氰酸酯复合材料工艺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环氧E-51改性双酚A型氰酸酯(BADCy)复合材料的铺敷性进行了研究,发现BADCy树脂和环氧E-51树脂经适当预聚后在室温下具有一定的粘性,可制作出具有室温铺敷性的复合材料预浸料。研究还发现,氰酸酯的纯度对预聚反应影响较大,工业品的BADCy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而提纯后的BADCy反应活性低。少量环氧E-51对BADCy的预聚反应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大于5份后,这种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7.
为解决三元乙丙(EPDM)绝热层机械打磨效率低、噪音大、粉尘多,以及溶剂清洗带来的安全、操作人员的健康等问题,探究大气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取代机械打磨的可行性。运用大气等离子体对EPDM绝热层进行表面处理,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表面能测量仪对处理前后EPDM绝热层表面形貌、化学元素组成和表面润湿性进行表征,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处理前后EPDM绝热层和衬层的界面粘接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后的EPDM绝热层表面新增含氧基团,表面氧元素含量增加,表面形貌更加均匀,表面能由25.43 mN/m升高到43.06 mN/m, EPDM绝热层/衬层的界面粘接强度由1.89 MPa提高到2.16 MPa,证明了大气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取代机械打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