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52篇
  免费   18499篇
  国内免费   12100篇
航空   80090篇
航天技术   17985篇
综合类   12561篇
航天   33215篇
  2024年   1119篇
  2023年   4510篇
  2022年   4876篇
  2021年   4440篇
  2020年   5328篇
  2019年   5797篇
  2018年   5501篇
  2017年   4117篇
  2016年   4708篇
  2015年   4428篇
  2014年   5866篇
  2013年   5586篇
  2012年   6415篇
  2011年   7226篇
  2010年   7050篇
  2009年   7110篇
  2008年   6664篇
  2007年   6080篇
  2006年   5698篇
  2005年   4728篇
  2004年   4249篇
  2003年   4040篇
  2002年   3383篇
  2001年   3166篇
  2000年   2586篇
  1999年   2216篇
  1998年   1473篇
  1997年   1381篇
  1996年   1386篇
  1995年   1397篇
  1994年   1482篇
  1993年   973篇
  1992年   960篇
  1991年   932篇
  1990年   809篇
  1989年   1031篇
  1988年   841篇
  1987年   784篇
  1986年   474篇
  1985年   571篇
  1984年   479篇
  1983年   511篇
  1982年   393篇
  1981年   454篇
  1980年   216篇
  1979年   153篇
  1978年   80篇
  1977年   47篇
  1976年   24篇
  1975年   3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Several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cloud deck of the venusian atmosphere may provide a plausible refuge for microbial life. Having originated in a hot proto-ocean or been brought in by meteorites from Earth (or Mars), early life on Venus could have adapted to a dry, acidic atmospheric niche as the warming planet lost its oceans. The greatest obstacle for the survival of any organism in this niche may be high doses of ultraviolet (UV) radiation. Here we make the argument that such an organism may utilize sulfur allotropes present in the venusian atmosphere, particularly S(8), as a UV sunscreen, as an energy-converting pigment, or as a means for converting UV light to lower frequencies that can be used for photosynthesis. Thus, life could exist today in the clouds of Venus.  相似文献   
902.
Discussions of future human expeditions into the solar system generally focus on whether the next explorers ought to go to the Moon or to Mars. The only mission scenario developed in any detail within NASA is an expedition to Mars with a 500-day stay at the surface. The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the operational experience base required for such a mission do not now exist nor has any self-consistent program plan been proposed to acquire them. In particular, the lack of an Abort-to-Earth capability implies that critical mission systems must perform reliably for 3 years or must be maintainable and repairable by the crew. As has been previously argued, a well-planned program of human exploration of the Moon would provide a context within which to develop the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because a lunar expedition incorporates many of the operational elements of a Mars expedition. Initial lunar expeditions can be carried out at scales consistent with the current experience base but can be expanded in any or all operational phases to produce an experience base necessary to successfully and safely conduct human exploration of Mars.  相似文献   
903.
介绍了载人航天器舷窗玻璃弹抛方案的论证、设计及其原理性试验。通过对国内外舷窗玻璃弹抛方案分析、比较,结合目前载人航天器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手动机械弹抛的方案。该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连接、解锁、弹抛问题。  相似文献   
904.
大型复合材料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建立了适合于大型复合材料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在复合材料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在建立有限元模型时应用了区域划分技术,然后对结构分两级进行优化:第一级是对结构的铺层角度进行优化。第二级对结构的铺层厚度进行优化。最后,以工字梁结构为例,进行了算法验证。  相似文献   
905.
深空探测器推进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红军  洪鑫 《上海航天》2003,20(2):38-43
以技术较成效的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推进系统为重点,介绍了国外深空探测活动的情况。简述了深空探测对推进系统的需求、我国航天器液体推进技术的现状。认为我国的推进技术经一些适应性发展,即可满足深空探测的需求,并且设想了我国近期较为可行的深空探测器推进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906.
提出一种适用于高星载聚束式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改进Extended Chirp Scaling(ECS)算法。基于斜视距离等效模型,推导出改进的ECS算法,给出改进的方位Scaling因了以及算法的实现步骤。在斜视情况下改进的方法Scaling因子可以减小算法所需要的方位时间展宽,提高方位处理效率。为解决高分辨率星载聚束式SAR脉冲重复频率(PRF)过高等问题,在算法中结合了子孔径处理,并分析了采用子孔径处理的必要性及其实现方法。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07.
基于MATLAB的现代优化算法在飞行器气动外形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张勇  唐伟  李为吉  马强  张鲁民 《宇航学报》2003,24(1):103-106
本文发展了MATLAB语言环境下的现代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基于分支联赛选择的多目标遗传算法,并用来求解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外形参数优化问题。所研究的气动外形为带控制舵飞行器和可变弯体飞行器。在MATLAB环境下,求解了最大化升阻比的单目标优化问题和具体有两个冲突目标(最小化铰链力矩并且最大化平均操纵效率)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实际算例表明,在快速有效的气动力分析方法辅助之下,本文所发展的MATLAB现代优化算法可以在飞行器初始设计中发挥作用。本文所提供的现代优化算法是对MATLAB优化工具箱的一个有益的扩展。  相似文献   
908.
GPS/速率陀螺组合Kalman滤波姿态确定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了GPS/速率陀螺组合姿态估计系统的模型,研究比较了三种典型的Kalman滤波姿态确定算法:状态扩充法、量测量求差法和时变噪声估计跟踪自适应滤波算法。给出了某航天器采用GPS/速率陀螺组合姿态确定的仿真计算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Kalman滤波算法比较,时变噪声跟踪自适应滤波算法和量测量求差滤波算法能较好地消除GPS测量中相关时变噪声的影响,提高姿态确定的精度;而且时变噪声跟踪自适应滤波算法能很好地消除由于噪声统计性能的不确定性对Kalman滤波的影响,提高姿态确定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909.
一类单通道信号的时频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邢炜  黎孝纯 《宇航学报》2003,24(3):250-253,258
根据循环平稳信号分析理论,对一类单通道信号进行了时频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该信号在不同时段功率差值提取目标位置的方法,其最大优点在于可以固定中频带宽,从而省去滤波器组,同时具有精度高、抗噪声性能强的特点。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功率检波法得到的结果与理论值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910.
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卫星自主天文导航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宁晓琳  房建成 《宇航学报》2003,24(6):579-583,633
直接敏感地平和利用星光折射间接敏感地平是两种基于天体敏感器的自主天文导航方法,其定位精度主要取决于地平的敏感精度。通常利用红外地平仪直接敏感地平的方法简单、可靠,但精度较低,而近年出现的利用星光折射间接敏感地平的方法精度高,但必须能观测到符合一定条件的折射星,根据上述两种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直接敏感地平和利用星光折射间接敏感地平相结合的自主天文导航的新方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