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31篇
航天技术   10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61.
在陶瓷中引入第二相材料是改善陶瓷材料结构和性能的有效途径.纤维、晶须、颗粒等用于改善陶瓷,但难以满足陶瓷材料的应用要求.石墨烯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机械、导电、导热等性能,是制备性能优异的陶瓷复合材料的理想填料.系统总结了石墨烯/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成果,综述了石墨烯/陶瓷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成型工艺和致密烧结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62.
大口径高形面精度的空间可展开天线是未来航天器天线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提出了一种新型形面可调节的单层索网空间可展开天线。通过对单层索网进行静力平衡分析,给出了单层索网天线的内力计算方法,并基于能量法,建立了单层索网天线的形状预测理论模型,实现了单层索网天线的三步法找形方法。基于理论分析结果,建立了50m口径的单层索网天线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模型对建立的单层索网理论设计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并验证了单层索网天线的形面精度及在轨调整的可行性。理论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单层索网天线拓扑构型简单,可通过改变天线中心轴的长度,实现天线形面的在轨调节。在100℃的均匀温差下,通过在轨形面调节,50m口径单层索网天线的形面误差可降低至5mm以下。  相似文献   
63.
欺骗式干扰对卫星导航定位的威胁与日俱增,已成为作战中的主要干扰样式,亟需开展对抗研究。结合欺骗式干扰的类别和典型案例,从技术层面深入分析了欺骗式干扰实现的方法途径,指出同频入侵、修改信号参数是其实施攻击的2个必然要素。针对同频入侵,创新引入宽窄巷组合技术实现定频向变频转换,创造虚拟的拍频信号规避干扰影响;再针对修改信号参数的攻击点,提出在宽窄巷组合基础上耦合载波相位差分思想,通过单差、双差判别剔除干扰,增强抗干扰效能。以此构建欺骗式干扰总体对抗思路,分别设计了基于卫星接收机自身、地面基准站辅助、双天线测量、不同卫星间多频信号等四种对抗架构,并对具体策略进行了推导论证。同时,结合四种架构特点,对各自的应用场景和效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研究成果可为欺骗式干扰对抗提供一种新颖的思路,对相关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4.
简要分析了直升机的发展,特别是高速旋翼机对于变转速传动系统技术的需求,介绍了技术发展历程及在型号上应用的情况;阐述了当前研究的几种变转速传动系统技术方案的构型和原理,包括NASA的LCTR2传动系统方案,以及西科斯基公司和贝尔公司的几个方案;最后,文章对变转速传动系统技术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5.
20世纪90年代起,经过近10年的研究,空客公司成功将双光束激光焊接技术应用于铝合金机身壁板结构,替代了传统的铆接结构,使飞机机身的结构概念从组装结构过渡到整体结构。该技术针对机身壁板的蒙皮-长桁结构,利用两台完全相同的CO2激光器在长桁两侧进行双侧同步焊接,该技术避免了传统的单面焊双面成形工艺对蒙皮完整性的破坏,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6.
为考察在地月平动点EML4、EML5可能存在的尘埃云的动力学特性,需研究能够覆盖较宽速度范围的尘埃颗粒动力学原位探测方法及技术。针对国内即将实施的Kordylewski尘埃云(KDC)探测任务,已有的栅网式尘埃速度矢量探测方法难以满足对高速颗粒的探测需求。作者提出通过在栅网式探测装置最后增加靶标以同时获得高速和低速颗粒的动力学特性参数,并对气凝胶靶标、电阻丝靶标、金属板靶标、电容式靶标、薄膜靶标及光帘式靶标等的适用性和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后,建议采用栅网?金属电离复合式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67.
68.
3孔探针作为一种有效的二元流场测量工具,多配合位移机构用于叶栅性能的扫略采集,较少参与试验状态的控制。为 评估3孔探针在平面叶栅试验状态控制中应用的准确性、稳定性,对栅前3孔探针进行了吹风校准,并通过其控制试验状态完成了 平面叶栅试验,结合试验数据详细论证分析了其校准与使用方法以及不同控制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获得了提高栅前3孔探针 试验状态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Ma>0.3时可通过静压拟合曲线的方法减小探针校准数据使用误 差;探针校准时应以当地大气压作为探针静压参考值;使用栅前探针控制试验状态时,机械零点影响试验状态稳定性,可采用镜像 曲线法修正以减小马赫数计算误差,进而提高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69.
利用昆明低纬度测站(24.7°N,102.9°E,磁纬15.1°N)2016-2019年的观测数据和最新版的国际参考电离层(IRI-2020)模拟结果,对昆明地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在太阳活动下降年期间的变化特征及与模型输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昆明TEC存在明显的春秋高值、夏冬低值的半年异常;白天高值、夜间低值的日变化特点突出,日峰值出现在06:30-08:00 UT(约13:00-15:00 LT);TEC随太阳活动减弱而明显下降,年平均峰值在2016-2019年分别为48,33,27,24 TECU;日峰值TEC与F10.7存在显著相关,月均值相关系数达到0.86,而与Ap指数则表现为弱相关;IRI-2020能较好地模拟昆明地区TEC的季节变化,但与观测值存在较大差异;均方根偏差值多集中在2~15 TECU,相对偏差百分比值主要在–85%~50%范围变化。对比结果表明IRI-2020的预测精度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