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6篇
航空   162篇
航天技术   42篇
综合类   42篇
航天   8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对给定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进行增强处理时 ,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相位信息的丢失和对成像系统参数的一无所知。本文将波束锐化技术与合成孔径辐射方向性图的估计相结合 ,为处理此类数据提高图像的视在分辨率提供了一种方法。该处理过程由一个优化的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构成。滤波器的设计思想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 ,系数对称分布 ,系数取值决定于原图像中孤立强散射点的方位向响应 ,因为此响应可以被近似视为成像系统的合成孔径辐射方向性图。点目标仿真表明雷达角分辨率能够提高近 2倍。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2.
在传统的柔度法和面积法的基础上 ,采用角度法对多向层合板层间分层断裂韧性进行了测试。该方法通过测量载荷与试验加载点处两子梁的夹角 ,不需要测量裂纹长度。同时对传统的柔度法进行了改进 ,改进后的柔度法可以用来测量两子梁刚度不等的 DCB试样。采用柔度法和角度法同时测试了碳纤维增强两种不同基体层合板 0 /θ(θ=0 ,30 ,6 0和 90°)层间分层断裂韧性 ,得出了分层断裂韧性随 θ的变化规律。这两种层合板分别为碳纤维增强脆性基体的 T30 0 / 4 2 1 1和碳纤维增强韧性基体的T30 0 / 32 6 1。结果发现 ,多向层合板层间分层断裂韧性与基体性能和分层界面处的铺层角有关  相似文献   
63.
M46J高模量碳纤维预浸QY8911纤维束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航空发动机应用为背景,研究了M46J/QY8911缠绕复合材料的预浸纱制备方法及性能,根据M46J特性,对现有的GB3326中纤维束力学性能测试试样的加强方式进行了改进,制作了M46J浸渍QY8911树脂的纤维束试样并测试其力学性能,同时与M46J浸渍环氧树脂的纤维束的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不同树脂特性,不同固化工艺以及制造中所施加的张力都会影响到纤维束的纤维利用率。  相似文献   
64.
提出了自相关监视(ADS)系统(机载部分)的一种设计方案.该方案包括ADS系统多信息源的处理、ADS信息机内传输及ADS信息在空地子网络中的传输.  相似文献   
65.
基于超临界碳氢燃料的主动再生冷却被认为是超燃冲压发动机最具前景的热管理方法之一.本研究利用大涡模拟数值方法探究矩形通道内超临界碳氢燃料初始流动传热的瞬态变化规律的,证实了超临界振荡效应的存在,即温度和速度分布波动性较强.通过监测10-4 s时间尺度下的速度变化规律,发现振荡有着近似三角函数式的频率和振幅.冷却通道被加热...  相似文献   
66.
67.
介绍了美国典型自主飞艇探测器的研究现状、总体技术方案和关键支撑技术。针对我国未来的深空飞艇技术发展,提出以火星应用为重点,促进在智能自主控制、新型材料、同位素热电等关键技术领域的技术发展,并与地球临近空间飞艇技术的发展彼此借鉴等建议,可为我国未来深空探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本文用Moldflow软件对给定盒形件进行翘曲变形分析,找出翘曲原因,并通过优化保压参数、调整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来改善翘曲程度。  相似文献   
69.
高模量碳纤维低损伤一步预浸缠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针对采用高模量碳纤维缠绕时损伤严重而研制的一项新技术。通过无辊浸胶系统和纤维浸胶后烘道加热装置 ,不但降低预浸纱制备和退纱缠绕所造成较大的纤维损伤 ,而且可以实现预浸纱含胶量精确控制及连续浸胶和缠绕 ,同时大大提高了缠绕效率。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 2 0 90 ,2 0 91和 80 90铝锂合金板材的冲压成形性能试验和杯突试验 ,获得了铝锂合金板材冲压成形极限图 ,提供了工艺参数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