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36篇
航空   375篇
航天技术   78篇
综合类   80篇
航天   1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81.
 本文首先应用弹道计算和杀伤概率计算的方法,得到了空空导弹的全向攻击区和攻击区内各特征点上的导弹杀伤概率值,再由规范化处理求得各个规范化杀伤概率所对应的发射点坐标,最后通过选择性的曲线拟合方法获得全向攻击区内的等杀伤概率曲线方程。文中的方法和数学模型适用于各种空空导弹。  相似文献   
682.
临界冰形确定方法及其对气动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界冰形是指在适航规章结冰包线内,每个可用飞行构型下,对飞机操纵性和稳定性影响最严重的冰形,临界冰形分析是飞机适航取证中的重要工作。对临界冰形确定方法,及临界冰形对气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展了基于 CFD 方法计算临界冰形的一般方法,包括临界冰形分析状态、敏感性分析截面确定、结冰参数敏感性分析、临界结冰条件确定、临界冰形确定等。流场计算采用中航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气动力计算平台(UNSMB),基于 Jameson 中心格式的有限体积法求解 N-S 方程;水滴撞击特性计算采用 Eulerian 方法求解水滴轨迹运动方程;结冰计算采用经典的 Messinger 热力学模型。选取 CRM 飞机为研究对象,以机翼外翼50%展长处为敏感性分析截面,在典型飞行条件下,分析了结冰对环境温度、水滴直径、飞行速度、飞行迎角等参数的敏感性。利用“几何外形敏感性分析方法”,即通过对比冰形的上下冰角角度和冰角厚度等冰形几何参数来确定最严重冰形,得到了CRM 飞机的临界结冰条件和临界冰形,其中敏感性分析截面在水滴直径为30μm 时上冰角厚度和下冰角厚度最大,冰角最大厚度约41 mm。计算了结冰后的气动性能衰减规律,临界冰形对飞机气动性能影响严重,导致升力降低6.7%~23.8%,阻力增加17%~70.9%。发展了45min 待机临界冰形确定方法,基于几何外形敏感性分析方法进行环境温度、水滴直径、飞行条件等各类参数的结冰敏感性分析,得到飞机的临界结冰条件和临界冰形,对于民用飞机设计和适航取证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3.
朱美军  辜天来  张帅  郑耀 《推进技术》2018,39(8):1780-1789
凹腔构型对超声速燃烧室的燃烧效率、阻力特性、火焰稳定等性能都有重要的影响,且凹腔构型各参数变化产生的影响存在复杂的耦合作用。因此,针对横向喷射燃料的三维超声速燃烧室凹腔构型进行了基于代理模型的优化设计及参数分析研究。首先对凹腔的长度、深度和后壁倾角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数值仿真用以对凹腔燃烧室进行流场与性能分析,建立燃烧室燃烧效率和总压恢复系数与设计变量间的代理模型,根据基于替代模型的复杂系统优化策略,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对凹腔构型进行二次优化设计,得到Pareto前沿面。结果分析表明,优化凹腔构型可分为窄深型、浅长型和中深中长型,分别对应Pareto前沿面的急变段、平缓段和巨变段;凹腔燃烧室的燃烧效率与凹腔长度呈负相关,与凹腔深度呈正相关,总压恢复系数反之;后壁倾角对总压恢复系数和燃烧效率影响均较小。平缓区的燃烧室压力幅度变化小且总压恢复系数高,其长深比在2.67~8,在不需要极高的燃烧效率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平缓区凹腔构型。  相似文献   
684.
超疏水光热防除冰表面作为一种新兴的防除冰手段,在防除冰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本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和物理实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不同微结构超疏水表面的光热防除冰特性。基于有限元模拟,得到了纳米颗粒的粒径、种类、体积分数、涂层厚度及微纳复合结构表面的结构参数对表面光热转化效率和升温效果的影响。另外,考虑了微柱和微锥两种微纳复合结构,数值结果表明微纳复合结构具有更好的光热特性,微锥结构的光热特性最好。同时,详细讨论了微结构尺寸参数,如特征尺度和高宽比,对表面吸收率与光热转化效率的影响。光照升温和融冰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超疏水光热表面能够实现高效的光热转化和防除冰功能,最优结构的表面在一个太阳光照条件下的温升可以达到45℃。本研究的研究工作可以为防除冰材料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5.
利用宁波机场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和NCEP/FNL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11月19日宁波地区发生的一次伴随人工增雨作业而产生的雷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一次典型高架雷暴天气,宁波处在地面冷锋后部200-300 km处,低空西南暖湿急流强迫抬升是主要的触发机制。(2)虽然对流有效位能CAPE值等于0 J·kg-1,但是0-6 km深层垂直风切变超过30 m·s-1,为强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维持和发展。探空曲线呈“上干下湿”配置,湿层厚度增加,配合上下层弱的切变辐合,较易诱发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S。(3)雷达回波有明显的“列车效应”,其特征可以较好地反映降水情况,宁波机场出现中等强度以上的雷雨天气,雷达回波强度达到45 dBz以上。  相似文献   
686.
面向宽空速域的重复使用涡轮基组合动力是世界关注的革命性技术。首先,简述了涡轮基组合动力的发展状况。随后,着重介绍了所提出的面向高超声速民机的多通道双涡轮引射冲压(MUTTER)组合动力的技术特点及研究进展:相较常规涡轮基组合动力系统,MUTTER组合动力采用独特的四通道对称构型,通过亚燃通道中的引射增推桥接双涡轮与冲压的推力鸿沟;规划了分尺度、分阶段的研究与验证方式;针对核心子系统的研究表明,进排气子系统可在宽空速域高效稳定工作,引射亚燃子系统可与其他子系统有效匹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本组合动力的飞/发一体化特点。最后,给出了前期工作的若干认识。  相似文献   
687.
为探究超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在大攻角范围内的颤振稳定性,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中央开槽箱梁在风攻角±10°范围内的颤振非线性特性和振动分叉现象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当风攻角为-2°~10°时,节段模型系统未发生颤振;当风攻角为-3°和-4°时,观察到了含振动分叉的非线性颤振现象,且起振幅值随风速的增加而减小;当风攻角为-5°~-10°时,颤振无需人工激励就会自动发生。两种非线性颤振均为弯扭耦合颤振,并最终做极限环振动。非线性颤振的起振风速随着负攻角的增大而减小,耦合程度随着折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系统等效阻尼比-振幅曲线可以很好地解释非线性颤振机理,曲线的零点为系统平衡点,其中斜率为正的零点为稳定平衡点,对应稳态振幅;斜率为负的零点为不稳定平衡点,对应起振振幅。对于含振动分叉的非线性颤振,系统存在一个稳定平衡点和一个不稳定平衡点;而对于无需人工初始激励的非线性颤振,系统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  相似文献   
688.
自噬是溶酶体依赖性的降解系统,p62 作为重要的蛋白载体,可促进受损蛋白经蛋白酶体和自噬体清除。p62 在线粒体自噬等选择性自噬中发挥重要作用。p62 与 Keap1 结合并通过自噬清除 Keap1,这导致游离的 Nrf2 水平增加,而 Nrf2 又可促进 p62 表达。因此自噬、p62、Nrf2 三者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相互调控。同时,Nrf2 还可促进谷胱甘肽 (Glutathione, GSH)和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 TXN)等多种分子的表达,而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肝细胞内这些分子可能参与细胞死亡的过程。因此,自噬与 p62 在肝缺血再灌注中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689.
环量控制通过驱动压缩空气射流产生虚拟舵面实现无舵面飞行控制,显著提高低可探测性。基于无尾飞翼布局无人机,提出基于激励器终端压力反馈的闭环控制策略,自主开发机载多通道闭环控制射流作动系统,并与飞行控制系统进行融合,实现基于主动射流的姿态闭环控制,通过60 m/s巡航速度下飞行试验,定量研究了环量控制用于俯仰和滚转姿态控制能力。结果表明:环量激励器通道组合产生双向连续、稳定的俯仰和滚转控制力矩;射流作动系统响应延迟小于0.02 s,射流作动无人机姿态角速度响应时间小于0.02 s;俯仰环量激励器压比-1.025与升降舵-2.5°舵偏角产生的俯仰力矩相当,滚转环量激励器压比1.050与副翼2.0°舵偏角产生的滚转力矩相当,并分别实现纵向和横向无舵面姿态控制。  相似文献   
690.
“五步法”工作程序是当前广泛应用于管制运行现场的一种风险防控手段,以此来规避管制员“错、忘、漏”事件的发生。由于人为因素的客观规律,管制员违章行为仍时有发生,传统手段很难对管制员的违章行为实施有效管控。本文基于管制安全防护系统以及管制运行“五步法”程序对管制员行为监控进行研究分析,希望探索出一条能够对管制员违章行为实施有效管控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