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30篇
综合类   14篇
航天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为了进一步提高摆线桨的气动效率,本文对摆线桨的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首先分析了流管模型的基本原理,基于薄翼振荡原理,结合动量和叶素理论建立了摆线桨的双盘-多流管非定常气动模型。然后,通过相关算例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实度较小时,准确度较高,而随着实度与转速的增加,桨叶之间的干扰加强,误差值增大。通过大量试验与计算数据的对比,总结了不同实度时,多流管模型的拉力修正因子。最后,基于双盘-多流管气动模型,应用遗传算法对摆线桨的相关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的功率载荷提高了12.4%左右。同时,对比发现优化后的摆线桨比旋翼具有更高的气动效率。  相似文献   
42.
由于纵列式直升机前后旋翼之间会产生复杂的干扰现象,本文针对两旋翼之间的气动干扰问题进行了流场分析。首先,建立了基于动量源模型和N-S(Navier-Stokes)方程的数值研究方法,选用k?ω SST两方程湍流模型,采用基于压力隐式求解器,并对所建立求解方法进行了算例验证。随后,对悬停状态,前向来流状态,后向来流状态的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前后旋翼干扰流场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计算结果与流场特性,对干扰流场所产生的气动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针对本文算例,悬停状态前后旋翼性能均降低,后旋翼对前旋翼的性能影响较大。前向来流状态后旋翼升力损失大于悬停状态,后向来流状态前旋翼升力损失更为明显,最低处旋翼效率损失近半。  相似文献   
43.
变直径倾转旋翼机作为一种新构型倾转旋翼机,通过对其飞行特性进行仿真,可根据仿真结果为设计阶段的变直径方案选择提供设计依据。本文建立了变直径倾转旋翼机飞行性能计算模型和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并对样机进行仿真计算。根据参数对于飞行性能及配平结果的影响,规划算例样机的旋翼直径变化范围、变直径时机及变直径操纵策略,得到样机最佳旋翼直径变化范围为0.7R~1.15R,最佳变直径时机为:360 km/h固定翼模式前飞时完成旋翼直径增大过程,250 km/h固定翼模式前飞时完成旋翼直径减小过程。同时基于西科夫斯基变直径旋翼设计了一种变截面扭管形式的变直径旋翼操纵策略。  相似文献   
44.
小型复合式高速直升机总体初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佳  朱清华  高洪波  赵猛 《飞行力学》2022,(1):62-68+89
复合式高速直升机是直升机的热点发展方向之一,为此开展了一款小型(100 kg级)复合式高速直升机的设计研究。首先,提出了设计要求并给出合适的总体参数。然后,进行了气动布局设计并绘制三维模型,对该构型存在的旋翼/机翼/螺旋桨气动力部件干扰使用动量源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了气动干扰特性及机身气动部件随不同速度前飞时的升阻力特性。最后,基于常规直升机的飞行性能计算方法,提出了复合式高速直升机飞行假设及该构型飞行性能的计算方法,并对飞行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完成了100 kg级复合式高速直升机总体方案设计。研究成果可为今后该构型飞行器的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5.
倾转旋翼机具有直升机垂直起降和固定翼高速前飞的特点,而变直径倾转旋翼机可以同时满足其悬停和巡航状态对旋翼的设计要求。基于飞行动力学模型,提出一种倾转旋翼机重心极限及设计重心包线计算方法。以XV-15进行方法验证,分析了旋翼变直径对全机重心包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直径有利于扩大直升机模式和过渡状态的重心包线,而直径变化对固定翼飞机模式重心包线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