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36篇
航空   378篇
航天技术   78篇
综合类   81篇
航天   1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降低超材料实现难度,对参数简化型折叠变换媒质的散射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基于理想参数折叠变换媒质,提出了一种参数简化模型,简化后三个方向的非均匀性被集中到其中一个方向。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简化参数型折叠变换媒质的散射放大效果与理想参数模型接近,保持了波束聚焦的基本特性;超材料的介质损耗对器件散射放大功能的影响较小。研究发现:该参数简化模型保持了一定的散射放大功能,但材料参数大幅简化,明显降低了实际制备难度,而且无需对超材料的损耗条件有苛刻要求,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2.
空间高能粒子很强的各向异性分布,对三轴稳定卫星各个方向的影响带来巨大的差异。通过探测高能带电粒子的方向分布及能谱测量,为卫星设计制造、在轨管理和故障分析提供最有效、最直接的保障。本文还简单介绍了我国新一代空间环境探测仪器——空间粒子方向探测器。该仪器集成了高能电子、质子的多方向通量测量和精细能谱测量,首次实现了180。粒子方向测量。  相似文献   
123.
以典型改性双基推进剂配方为基础,对高能液体炸药组分A(GY)、固体炸药组分B(GG)的惰性替代物进行了选择分析,确定了其代用料的主要组分为硝化棉(NC)、惰性增塑剂(DZ-1)及惰性固体填料(YT-1).分别从增塑剂的溶解能力、固体填料含量及溶棉比三方面研究了其对改性双基推进剂代用料流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上述三方面因...  相似文献   
124.
将某机型机身等直段试验件普通框连接结构疲劳总体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与局部细节有限元模型中对应区域分析结果相结合,获取一系列修正系数,提出一种快速精确获取机身等直段试验件所有普通框结构疲劳薄弱区域应力及钉载分布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疲劳寿命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该方法分析效率高,能较好满足多轮次尺寸优化设计要...  相似文献   
125.
采用金刚石模拟高脆性、高熔点微流星体材料,对航天器典型Whipple防护结构进行高速撞击试验.试验表明,撞击产生的高温高压效应导致金刚石部分或全部转化为石墨,金刚石对防护结构的损伤主要体现在中低速阶段,当撞击速度大于4.3km/s时,对后板的灼烧损伤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6.
通过对航天器数据监视需求的分析,指出了智能监视是航天器数据监视的必然趋势,并对航天器数据智能监视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航天器数据智能监视系统(SDIMS)方案。  相似文献   
127.
128.
129.
在压力测量和控制系统中,常用闭环控制系统,可获得较好的技术性能指标。本文研究的智能压力仪,是一非线性离散控制系统。文中提出了模拟线性控制系统的积分分离PID控制方法,对非线性控制系统采用模拟的PI控制。已研制成功的智能压力仪,其技术性能和经济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130.
文章为某地下建筑物上部和建五层钢筋砼框架结构的设计实例分析,通过对地下建筑物现状及新建上部结构类型、受力特点的分析,在两者之间设计了过渡层,使之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上部结构水平力和竖向力安全可靠地传递给原有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