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54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9篇
航天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基于FLUENT流体力学软件,进行了直升机机身流场的数值模拟和分析。描述了网格生成方法,给出了计算迭代步骤和流程图。针对ROBIN机身绕流场进行了计算,并与可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以NUAA模型机身为算例,改变机身尾部、截面和头部形状对其流场进行了对比计算,给出了表面压强系数分布、机身阻力等计算结果,讨论了直升机机身外形参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32.
直升机在舰船上降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对着舰降落阶段直升机的动态响应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直升机/舰船动态适配仿真模型。然后,通过UH-60A直升机的配平和操纵响应计算结果与飞行测量数据的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对直升机舰面降落操纵与动态响应进行了仿真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舰载环境对直升机着舰降落过程中的机体姿态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合理的操纵速率能控制直升机触舰时刻的机体姿态和角速率,减缓对甲板的冲击,保证直升机降落在限定着舰区域。  相似文献   
33.
胡国才 《飞行力学》2005,23(3):32-36
采用入流模型描述了非均匀定常垂直气流在旋翼上的分布.用改进的非线性VKS模型计算粘弹减摆器的复模量;分析了直升机从悬停到小速度前飞时,定常垂直气流的非均匀分布对直升机平衡操纵以及对系统摆振后退型模态阻尼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非均匀垂直气流对平衡时的周期变距操纵有较大影响;对减摆器具有非线性特性的直升机来说.非均匀垂直气流对其摆振后退型模态阻尼有显著影响,而减摆器具有线性特性时.则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4.
针对中等展弦比、中等后掠角机翼布局的超声速飞机在亚跨声速飞行时遇到的操纵特性异常现象,通过估算飞机在海拔5 km高空的气动特性,获得了飞机的纵向平衡性能和静操纵性的变化规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飞机在低空跨声速飞行时的操纵特性;分析了造成飞机在某些飞行速度下操纵跟随性较差、大速度飞行时俯仰操纵过于灵敏、不同速度下杆力变化大等现象的原因.针对亚跨声速区的飞行与操纵特点,给出了飞行操纵建议,以提高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35.
吴靖  胡国才  柳泉  刘湘一 《航空学报》2018,39(12):222027-222027
为给出满足直升机地面共振稳定性要求的起落架刚度及阻尼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构造机体无阻尼时其非稳区的模态阻尼比函数,据此给出机体模态非稳区临界转速的计算方法,结合与旋翼摆振后退型模态共振转速下机体模态阻尼比的计算方法,给出了满足地面共振稳定性的机体固有频率及阻尼要求。然后,根据支持在起落架上的机体自由运动模型,建立机体模态频率及阻尼与起落架刚度及阻尼的关系,从而给出满足直升机地面共振稳定性的起落架刚度及阻尼要求。最后,基于上述稳定性要求,在满足着陆缓冲性能要求的起落架刚度及阻尼范围内,以减小起落架需用阻尼且增大机体最小模态阻尼比为优化目标提出了对其刚度及阻尼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并通过对某型直升机4种不同重量重心状态下的起落架刚度及阻尼进行优化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6.
直升机起落架着陆载荷及参数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直升机起落架着陆时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对起落架冲击载荷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分析了着陆下沉速度、旋翼拉力系数、轮胎压力及缓冲支柱通油孔面积等参数对起落架冲击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直升机下沉速度提高时,起落架参数应作相应调整以降低冲击载荷。  相似文献   
37.
机体结构AE信号的统计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机体结构声发射数据的表征参数进行分析,建立了数据处理的统计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分析了某型飞机全机疲劳试验和某现役飞机随机机载声发射监测数据,提出了结构损伤判据,可供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8.
黏弹减摆器非线性特性对直升机前飞空中共振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模量的黏弹减摆器非线性VKS改进模型,得到了减摆器单频及双频条件下复模量随动幅值变化的非线性特性;采用Floquet传递矩阵法计算了某直升机摆振后退型模态阻尼随前进比的变化。结果表明:直升机前飞时减摆器处于双频工作状态,与悬停时相比,空载及满载时耗能模量分别下降了50%及60%左右;从悬停转入前飞,空载时摆振后退型模态阻尼下降30%、满载时下降37%左右。  相似文献   
39.
在传统的粘弹阻尼器双线性迟滞模型基础上,为了便于参数识别,将滑移迟滞恢复力等效成黏性阻尼力与分段线性弹性力的联合作用,引入指数衰减函数表征弹性力及阻尼力随激振幅值的变化规律,并导出了带静位移的粘弹阻尼器复模量计算模型。提出一种结合复模量及迟滞回线进行参数识别的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改进模型的准确性及参数识别法的有效性。分析了静位移对迟滞回线及复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静位移的变化使得迟滞回线沿弹性力曲线移动,并由于非线性刚度的影响,迟滞回线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在模型采用奇次弹性力和线性黏性阻尼力的条件下,储能模量随着静位移的变化成偶次函数的趋势变化,而耗能模量则不受静位移的影响;静位移对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的影响源于粘弹阻尼器刚度和阻尼关于位移的非线性特性。  相似文献   
40.
建立了直升机定常飞行时的粘弹阻尼器响应计算模型,考虑了刚性桨叶的挥舞和摆振自由度,采用非均匀定常入流模型计算旋翼诱导速度。以某型机为例,对悬停和定直前飞时阻尼器的定常响应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从悬停到小速度定常前飞,粘弹阻尼器的动幅值明显增加,并且随旋翼拉力系数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