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6篇
航空   231篇
综合类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球面收敛二元扩张矢量喷管热射流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球面收敛二元扩张矢量喷管热射流特征,在小型热射流实验台架上运用红外热像显示和流场测量,在总温673~823K、喷管落压比(NPR)1.46~2.25状态下,对不同喉道宽高比、俯仰角和偏航角的热射流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本研究范围内,NPR对矢量喷管上壁面附面层流动影响不大;在扩张上壁附面层分离的情况下.壁面附近的流线被上抬,形成“马鞍”形异型总压分布;喷121出121下游的激波呈现一连串的“葫芦”状,随喷管矢量角的增大,流场的不对称性越明显;在收扩喷管喉道宽高比(ARi)为2时,热射流被分成两股。  相似文献   
232.
水滴形叉排扰流柱阵列矩形通道内流动和换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具有水滴形叉排扰流柱阵列矩形通道内的流动和换热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研究,获得了通道内流场、压力场以及壁面对流换热的基本特征,并与具有相同截面积的圆柱形扰流柱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的范围内,与圆柱形扰流柱相比,水滴形扰流的强化换热效果约下降约15%,但流动阻力却下降了近50%。   相似文献   
233.
带三角形突片气膜冷却结构换热特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带平行于冷却壁面、且覆盖部分气膜孔的三角形突片气膜冷却结构,在不同吹风比和突片几何参数下的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吹风比小于1时,突片对提高气膜冷却有效温比和增强换热的作用不大;当吹风比大于1时,突片对于提高气膜冷却的有效温比和换热增强比具有显著的作用,而且随着突片尺寸的加大,气膜冷却有效温比和换热增强比的提高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234.
阵列射流冲击冷却局部对流换热特性的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具有初始横流的阵列射流在不同的排列方式、不同的冲击间距和不同的横流/射流质量流量比下的流动换热进行了三维数值研究,并采用热色液晶测试技术对阵列射流冲击的冷却表面温度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每一股射流的冲击冷却局部对流换热系数分布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特征是基本吻合的。  相似文献   
235.
波瓣喷管-狭长出口弯曲混合管引射混合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波瓣喷管和具有狭长出口的弯曲混合管所构成的引射-混合系统,进行了引射和混合特性的实验和数值研究,获得了主流和引射气流相互混合过程中的速度场、压力场和温度场的相关信息,以及表征引射-混合系统总体性能的引射系数和总压恢复系数等结果,对比表明数值计算和实验数据的相对误差在15%以内。由于弯曲混合管的出口狭长,弯曲混合管的混合流动受到流向旋涡和弯管二次流的共同影响,形成了有别于常规椭圆形出口截面混合管的一些独特的流动现象和特征。   相似文献   
236.
煤油/空气气动阀式脉冲爆震发动机试验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为了研究煤油/空气气动阀式脉冲爆震发动机(简称PDE)的爆震波特性,建立了一整套试验系统,在进气加温和燃油加温的条件下,以液态煤油为燃料、以空气为氧化剂,在内径100 mm、长为2000 mm的爆震管内进行了大量的多循环爆震试验。研究了液态煤油和低污染空气(接近纯空气)形成的可爆混气的爆震波特性,研究了气动阀和空气加热器的设计方法等。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液态燃料和高污染空气形成可爆混气的爆震燃烧机理提供了依据,为研制工程应用的PDE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37.
波瓣喷管红外抑制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2,他引:23  
在电加热风洞上对不同的引射流量比和遮挡间距进行了混合流出口的总温分布和混合管及遮挡套壁面温度分布的测试。结果表明:冷气掺混具有降低排气温度和混合管壁面温度的双重作用,其降温效果在大引射流量比下更为显著;当遮挡间距大于20mm时,遮挡隔热可以使遮挡套壁温接近于环境温度。同时,在燃烧设备上对一典型结构的波瓣喷管红外抑制系统进行了尾焰辐射亮度和总体辐射强度测试,证实其可显著地降低红外辐射。  相似文献   
238.
射流冲击换热系数的高精度热色液晶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精度热色液晶测试技术对阵列射流冲击的冷却表面局部换热系数分布进行试验研究。研究了射流冲击间距、射流孔排列方式和初始横流等因素对换热特性的影响。热图像真实地反映出每一股射流的冲击冷却局部换热特征。热色液晶用于换热系数分布的定性和定量测试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239.
单勇  张靖周 《推进技术》2010,31(3):309-313,319
基于三维CFD和宽带噪声模型,对不同结构的涡扇排气系统流场和出口声压场分布展开数值计算与分析,获得涵道比、波瓣强迫混合器穿透比和混合段长径比对排气出口声压级的影响规律。数值结果表明:排气系统出口声压级分布与径向速度梯度相对大小分布一致,排气出口速度梯度的减小可以降低排气噪声。涵道比在0.5~3.0,长径比在1~2之间,排气系统涵道比和排气混合段长径比的增加可以降低喷管出口平均噪声声压级;在相同涵道比下,波瓣强迫混合器穿透比的增加,出口平均噪声声压级先大幅减小后缓慢增加。  相似文献   
240.
针对某型叶栅式反推力装置,开展了气动性能数值预测的研究工作。采用本文提出的数值计算方法,在不同落压比下反推力预测值与实验值最大相差8.2%。流场速度等值线分布展示反推力装置叶栅内部流动特征.叶栅叶盆处的旋涡和叶背处的失速是导致气动性能下降的不利因素。大量数值计算结果揭示了叶片进入角、出流角、稠度等结构参数对轴向反推力、流量系数、总压恢复系数的影响规律。在本研究范围内,叶片进入角54°、出流角135°、稠度1.3的叶栅几何结构综合气动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