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22篇
综合类   1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2.
 本计算机辅助切削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由AA6140普通车床,AppleⅡ微计算机,刀具磨损测量子系统,切削力测量子系统,切削温度测量子系统,车床主轴转速监控子系统以及其它一些传感器、仪表组成。在系统软件的支持下,可同时进行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刀具耐用度试验,还可以进行快速刀具耐用度试验。由于实现了计算机化,集成化的数据采集,处理、存贮和输出,试验效率成倍提高。同时由于消除了人为误差因素,试验数据也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3.
对于钨钴类硬质合金喷涂层,因其本身就是金属切削刀具材料的主要组成部分,难以进行切削加工。本文在一系列切削试验的基础上,对切削硬质合金喷涂层的刀具材料、切削用量及刀具几何参数进行了初步选择,积累了一些加工经验,初步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精密可控微位移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微位移器的静、动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IP1型微位移器线性度可达0.12%,重复精度为0.01μm。还比较了IP1型和ELS1型微位移器的性能区别供应用选择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介绍了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动、静态特性及其测量方法和实际测量系统。实验研究了逆压电效应型和电致伸缩型两种压电材料所构成的微位移器的性能。逆压电效应型微位移器位移线性度为0. 11%,重复精度±0. 01μm,电压-位移灵敏度约为1μm/100V。在200Hz频段内,幅频特性平直,相频曲线呈线性,相位滞后量小于25°;电致伸缩型微位移器的电压-位移呈非线性,所以位移量较大,对应电压500V时,位移约为12μm。微位移功能逆压电效应型适用于线性度要求较高的精密控制场合;而电致伸缩型则更适用于行程较大的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6.
金问林  张幼桢 《航空学报》1992,13(8):407-411
将计算机模式识别方法用于解决载荷作用点不定条件下多维力传感器各维间相互干扰的消除问题,提出了在偏载条件下特征提取方法以及相应的模式预处理和分类判别方法,并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章建  王珉  张幼桢 《航空学报》1993,14(8):431-434
 通过在时域和频域对端铣过程铣削力和铣削振动信号特征的分析,提取出对铣刀磨损和破损状态变化十分敏感的特征参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基于铣削力的“时段比值”监测策略和基于铣削振动的“硬件比较”监测策略组成的多参数监测策略。  相似文献   
8.
王珉  张幼桢 《航空学报》1988,9(9):495-498
 在钛合金铣削加工的过程中,伴随着产生各种物理、化学现象,如变形、切削热、切削力、摩擦与磨损等。而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同时又以各自独立的物理、化学和机械现象表现出来。因此只有同时从各个方面对它们进行研究,才能深入揭示其本质。弄清其作用机理,从而去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采用振动信号监测钻削过程中钻头的磨损状态。对主轴振动信号随钻头磨损而变化的时域和频域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实验表明:振动信号能够较好地反映切削过程中刀具的状态。随着刀具磨损的增加,振动信号的振幅增大,振动能量亦相应增加。信号的时域波形和谱结构表明刀具在即将发生剧烈磨损之前,将出现所谓“转速调制现象”,即与转速同步的振动信号被高频信号所调制。文中解释了这种现象发生的机理,并提出利用该特性进行钻头磨损监测和预报的方法。建立了以APPLE—Ⅱ微型机为主体的刀具磨损监测系统,实际监测试验表明监测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光学和军品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采用普通研磨加工方法,虽然加工表面粗糙度和形状精度可符合要求,但表面加工变质层会使零件的机械物理性能降低。为此,开发研究出许多精加工技术。磁性研磨法是70年代新开发研究的一种加工方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加工表面无变质层的特点,特别适合难研磨材料和复杂形状表面的研磨加工,并能在研磨加工过程中控制研磨效率和研磨精度。本文以自行研制的研磨装置为实验手段,对磁性流体研磨加工进行工艺试验,探索了研磨时间、磨粒粒径、混合液体积添加率和磁场强度诸因素对研磨效率和研磨精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磨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磁性流体研磨加工中单颗磨粒的运动模型,找出了研磨表面产生铜屑粘连、夹渣、磁性颗粒粘附和较粗划痕等缺陷的原因,以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