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9篇
航空   86篇
航天技术   19篇
综合类   9篇
航天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主要叙述纳米复合膜的发展趋势和制备原理,及可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2.
针对对流层引起的航天器外测数据折射误差,基于对流层分段模型,以测站历史气象数据拟合折射衰减系数,建立测控站上空对流层折射率模型,并利用实测地面折射率对统计模型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模型反映大气剖面的真实性.利用该模型对S频段多颗在轨卫星50多跟踪圈次的实测外测数据进行修正分析,并与微波辐射计实时修正结果进行比较,测距、测角、测速互差分别优于0.9m、0.02°、0.06 m/s.将该模型应用于卫星长管外测数据的实时修正,可提高轨道测量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43.
为了模拟空间的分离过程,在地面上研制了具备五自由度的大型缓冲试验台,以此研究在对接分离过程中运输飞船和空间站相对分离速度、姿态角及姿态角速度等的变化规律。地面五自由度状态试验台获得的试验数据能否代表空间零重力六自由度实际状态,需要对分离试验台做分离性能分析。建立了地面环境及空间零重力环境两种状态下的理论分离模型,对比了两种状态下的分离过程和结果;同时还建立了两种状态下的全数值样机仿真模型,依据某工况下的试验条件,计算分析了运输飞船和空间站在分离过程中的运动特性。从理论和数值仿真两方面阐述了缓冲试验台在模拟分离时的情况,论证了利用缓冲试验台模拟空间状态下两飞行器分离过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4.
倪明  张华 《飞机设计》2021,(1):71-75,80
研究CCAR23.1309条款要求,确定通用飞机安全性适航验证项目.在安全性分析和验证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适航取证要求和特点,提出FHA要求确立—局方审查认可—SSA要求验证—局方审批认证的安全性工作认证程序,并在此基础上规划了安全性适航验证工作的体系结构.基于飞机研制和适航取证各阶段工作,结合整机及各系统安全性设计的实...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近等温锻的关键技术及其优点,以及该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和国防工业中的应用,并与常规模锻、等温锻工艺进行了对比,指出了该工艺的技术先进性.  相似文献   
46.
后掠翼身干扰区流动特性及改善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流动显示及表面压力测量方法研究了后掠翼身干扰区的流动特性,并研究了用小边条等措施改善干扰区的流动特性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不同机翼后掠角、不同迎角及不同Re数对干扰区流动特性的影响,流成可以从一涡系变成多涡系由定常变成非定常,而且在一定的Re数以后涡系会湍流化;翼身干扰区上游的的逆压梯度是导致边界层分离的物理原因,利用面积很小的边条可以降低干扰区局部的逆压梯度,可以导至干扰区的旋涡很弱,甚至不  相似文献   
47.
黄红梅  许录平  王勇  张华 《宇航学报》2012,33(7):891-895
量子定位系统(QPS)是一种高精度安全的定位技术。阐述了量子定位原理,重点分析了QPS信号在大气空间中的传输特性,得出不同波长在不同通信距离下信号的衰减,计算了一定波长不同能见度下实现QPS定位的通信距离。根据研究,可选择合适的波长以减小大气的吸收、散射及湍流对信号的影响,设计合适的卫星高度和基线长度提高其定位精度。所做的研究可为实际设计QPS定位系统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文章提出了水景工程规划设计的原则,据桂林城市环境的功能特点,设计了相应的水景工程,对城市规划和旅游建设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9.
50.
在水槽中利用激光片光源及荧光素纳染色液显示方法,研究了圆柱、机翼与平板交接区及后掠圆柱、后掠机翼变迎角情况下的干扰流场结构、特性及参数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除Re数之外,模型迎角、后掠角等参数对干扰区马蹄涡特性有很大影响.研究发现后掠圆柱及后掠机翼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一类既不同于马蹄涡也不同于卡门涡的空间稳定发展的三维旋涡系即背涡.背涡在一定的迎角及后掠角条件下发生破裂;机翼背涡随迎角变化具有不同于圆柱背涡的特点.讨论了干扰背涡产生的机制及其与马蹄涡的相互关系.此外还给出了对于干扰流场典型截面的PIV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