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26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1.
固体推进剂药柱强度可靠性蒙特卡罗法数字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了一种计算随机载荷下固体推进剂药柱强度可靠性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即通过建立固体推进剂药柱的累积损伤模型,采用直接模拟法模拟随机载荷和固体推进剂药柱初始强度来获取推进剂药柱的可靠度。该方法能有效地预测运输、飞行等环境下固体推进剂药柱的强度可靠性。最后,结合实例进行了可靠性数字仿真。  相似文献   
12.
使用了一种计算机载荷下药柱强度可靠的Monte-Carlo模拟方法,即通过建立药柱的累积损伤模型,采用直接模拟法随机模拟应力和药柱初始强度来获取药柱的可靠度。能有效地预测运输、飞行等环境下药柱的强度可靠性。最后,结合实例进行了可靠性数字仿真。  相似文献   
13.
张世英  李凡 《航空学报》1984,5(4):425-435
 本文首先用实验表明了空气涡流器可以改善未分离和分离的附面层,其效果可与金属涡流器相比美。而后用荧光微丝法找到空气涡流器后的涡,并找出了涡的轨迹与强度随射流速比、射流侧射角等的变化情况。最后通过水洞中的观察,初步弄清了空气涡流器涡的形成的机理。本文对空气涡流器的设计理论基础进行了一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流场显示与测力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平片激振控制二维锐缘分离流动问题。结果表明:若模型原始流态是闭式分离泡状态,适当频率的激振可使分离泡减小,升力和阻力也相应地减小。达时激振减阻的最佳Strouhal数(St_(x_(ro))=(fx_(ro)/U_∞)范围为3~5。若模型原始流态是完全分离流动,适当频率的激振状态与未激振状态相比,模型升力明显增加;相应地,流态从完全分离流动转变成闭式分离泡。激振增升的最佳Strouhal数(St_c=fc/U_∞)范围为0.7~2.5。  相似文献   
15.
为使风轮测涡技术能定量使用,采用了有效的设计和工艺,使风轮轴摩擦扭矩的影响降到最低,方便了标定;提出了测量结果处理的新技术,使尺寸相对较大的风轮也可测定梯度变化剧烈的涡场。这两个措施的结合使风轮测量技术定量化成为可能。测量的结果表明,风轮测涡技术确可成为一种迅速定量测量集中流向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和半实物仿真技术在发动机仿真配气台中的具体应用.内容包括仿真配气台的设计思想、数学模型的建立、软硬件设计等。并提出了将两种技术相结合组成通用训练系统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利用计算机监测技术实现的导弹仪器运输过程中多路状态监控及实时通讯系统,给出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硬件结构及实时通讯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巡航导弹发动机控制系统模型。分析了其综合控制器功能,将其划分为加减速功能块、转速功能块、燃气温度功能块、离散指令插件、飞行前检查插件和脉宽调制器6大部分;根据特性曲线,设计了相应模块的电路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任国平  张世英 《航空动力学报》1993,8(2):109-111,200
本文介绍了利用动态涡流器的流向涡和垂直于型面振动的射流所产生的横向涡的联合作用来控制大攻角下翼型表面附面层分离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两种涡的作用能有效地同时推迟附面层分离和提前其再附着 ,使分离区大大缩小 ,附面层内的速度分布相应变得极为饱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了单块畸变模拟板的几何参数对其尾流流场的影响和尾流流场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如何利用单块板的数模去得到多块板尾流流场的办法。並将多块板实验所得的DC60、富利叶级数前三项系数与由数学模拟所得结果相比较、认为二者基本上是相符的。因此,本文为今后在研制模拟板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预先进行进气道出口流场的数学模拟指出了可能性,从而为减少模拟板研制的工作量和缩短研制周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