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5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单边膨胀球面2 元喷管雷达隐身修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单边膨胀球面2元喷管,采用斜切出口的方式进行雷达隐身修形设计。利用迭代物理光学(IPO)方法和等效边缘电磁流(EEC)方法进行电磁散射仿真研究,分析喷管修形设计中出口斜切角度对喷管后向散射场的影响,经仿真分析得出,水平极化下斜切角度为25°的喷管具有较低的散射特性,而垂直极化下斜切角度为15°的喷管后向隐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燃油总管流动换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优化发动机燃油管路设计并预防燃油结焦,对发动机典型工况下燃油总管和分管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研究,给出了速度和压力分布情况。对由于热气流的加热作用引起的燃油温升效应进行了传热计算。对总管及分管进行了热防护设计,并比较了不同热防护措施的隔热效果。结果表明:在计算工况下,油管出口质量流量满足设计要求;内外混合隔热方式可有效降低燃油温升,减小燃油过热引起结焦的可能性。提出了改善管内流动与换热特性的措施,例如增加空气隔热层,为恶劣热负荷条件下燃油管路热防护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球面收敛二元喷管电磁散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迭代物理光学法和等效边缘电磁流法,对球面收敛二元喷管电磁散射特性进行研究.计算分析了该喷管电磁散射的构成及散射机理、散射场的空间分布特性、散射的频率特性,分别计算和对比分析了电磁波在俯仰平面和偏航平面入射时喷管在中间和最大两种状态下的电磁散射情况.研究表明该喷管在垂直极化下边缘绕射场对散射总场的贡献在大角度下体现.电磁波入射频率越高,该喷管后向散射越强烈,雷达散射截面分布对姿态角度越敏感.   相似文献   
14.
套筒长度对火焰筒流场和雾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利用激光粒子动态分析仪实验研究了套筒长度对火焰筒头部的流场和喷雾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套筒长度控制流场的发展,影响顺流区壁面再附点的位置,随着套筒长度的增加,再附点向下游移动.套筒的长度存在一个临界值,使中心回流区的尺寸最大.套筒对雾化的影响较大,在回流区内,套筒长度最小时雾化效果较好.在顺流区内,液雾的索太尔平均直径随着套筒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套筒加长时喷雾锥角有所减小.套筒的最佳长度选择需要综合考虑燃烧室的具体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压气机和燃烧室的出口温度越来越高,燃烧室的工作压力和油气比也越来越高,燃烧室必须能够在更宽的工作包线内工作.这些性能方面的改善会使大功率状态氮氧化物(NO2)、小功率状态CO和未然碳氢化合物(UHC)的排放量增多.为了有效控制污染排放、改善性能、提高耐久性和节约维护成本,必须要采取一系列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心分级的高温升燃烧室性能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推质比航空发动机高温升燃烧室的需求,提出一种中心分级燃烧室的设计方案,在保证与现有单环腔燃烧室扩压器尺寸、外机匣最大直径及燃烧室出口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对设计模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与现有的单环腔燃烧室数值模拟结果及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心分级燃烧室,在获得更高温升的同时,可获得比单环腔燃烧室更高的总压恢复系数和比单环腔燃烧室更低的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TDF),其慢车工况下的CO排放和NO排放略高于单环腔燃烧室;在设计总油气比为0.045的情况下,温升可达1360K,总压恢复系数大于等于0.96,OTDF小于等于0.14,出口径向温度分布系数(RTDF)小于等于0.10,燃烧效率大于等于0.987.  相似文献   
17.
与飞机融合的单边膨胀喷管排气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边膨胀喷管(Single Expansion Ramp Nozzle,SERN)是1种新型的排气喷管,具有可以有效抑制航空发动机排气系统的红外辐射和雷达反射截面积、后体阻力小、质量轻、增加飞机的敏捷性和可操控性等优点。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红外辐射(CFD/IR)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标准壁面函数,研究了轴对称喷管、单边膨胀喷管和开缝冷却单边膨胀喷管的排气系统与机身融合后的红外辐射特性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单边膨胀喷管大幅度降低了排气系统尾向红外辐射峰值,其降幅达到60%以上,说明了单边膨胀喷管与后机身融合、遮挡内部高温部件,从而降低了尾向红外辐射的卓越红外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低发射率材料涂覆方案对排气系统红外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航空发动机排气系统模型,制定4种低发射率材 料涂敷方案,将涂敷部位的发射率分别设置为0.3和0.1,针对低发射率材料对航空发动机排气系统3~5 μm和8~14 μm波段的红 外辐射特性的影响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涂敷低发射率材料对排气系统3~5 μm和8~14 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均有明显抑制 作用;在3~5 μm和8~14 μm波段,最优的涂覆方案对红外辐射强度最大值的抑制效果可达56%与37%。对排气系统中的加力 筒体、喷管等部位涂敷低发射率材料,在3~5 μm波段会增大其有效红外辐射强度,在8~14 μm波段会减小喷管的有效红外辐射 强度,增大加力筒体的有效红外辐射强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高温升燃烧室性能进行计算分析,运用超大涡模拟方法开展数值模拟,并同步开展了雷诺平均数值模拟作为对 比。计算结果表明:旋流器设计与火焰筒开孔设计的匹配合理,Rothstein提出的射流迹线公式能够合理预测主燃孔的射流穿透。超 大涡模拟计算得到的出口径向温度分布系数的剖面曲线趋势和最大值位置均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定量比较 发现,在相同计算网格条件下,超大涡模拟方法预测高温升燃烧室综合燃烧性能的精度明显高于雷诺平均方法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取航空发动机排气系统的雷达散射特性,以亚巡状态典型发动机排气系统物理模型为基础,采用高频计算方法 弹跳射线法计算了排气系统在6、10、15 GHz 3个典型频点下水平极化与垂直极化的雷达散射截面(RCS)分布规律,并通过计算10 GHz频点的热点成像确定了排气系统中的强散射源。结果表明:随着频率的提高,雷达波对目标细节的探测能力有所增强,排气 系统RCS曲线上的强散射峰值数量明显增加,且分布位置有所不同;随着俯仰角的增大,排气系统在水平探测面-30°~30°内的 RCS散射峰值的分布位置与强度均发生变化,与俯仰角0°时相比,RCS均值最大降幅可达94.1%;综合不同探测角度下的成像情 况,支板、加力内锥、火焰稳定器与喉道截面热点强度较大,是雷达波的强散射源,也是发动机雷达隐身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