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2篇 |
免费 | 112篇 |
国内免费 | 5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22篇 |
航天技术 | 42篇 |
综合类 | 41篇 |
航天 | 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折流燃烧室外环前端发散孔综合冷却效率模型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折流燃烧室外环壳体前端典型区域,设计了模拟主流局部流场的发散冷却模型.通过红外热像仪测量发散孔板表面的温度场,分析比较了吹风比、发散孔阵列方式、孔径及开孔率对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发散孔阵列方式有正菱形、长菱形和超长菱形3种,孔径变化范围为0.6~1.0mm,开孔率范围为3%~6%,吹风比变化范围为1~6.结果表明:由于壳体前端回流区的影响,发散孔板综合冷却效率沿主流方向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吹风比为2时的综合冷却效率最高,发散孔阵列呈长菱形排布较优.在相同的开孔率下,孔径的减小有利于改善综合冷却效率.发散孔板开孔率从3%增加到4.8%可以显著提高综合冷却效率. 相似文献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随着毫米波段日益广泛应用,毫米波衰减器校准装置的要求与日俱增。用功率比法测量衰减的简单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除了波导元件以外,仅需一台毫米波信号发生器、功率计和数字电压表。系统中隔离器、调配器是为被测件插入点两端近乎呈理想匹配状态而应用。在测量较小衰减量时,此法可获得很高的准确度;测量大于20dB 衰减量时,误差增大,主要是功率计量程转换、功率头偏离直线性以及漂移等原因所致,因而对标准实验室来说,不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48.
24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