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9篇
航空   105篇
航天技术   16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叙述了空客A380飞机可靠性工程中的确认和检验过程的方法论,并就具体案例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发动机联盟如何将确认和检验过程应用于GP7200发动机的设计中以满足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2.
163.
日地L1点是太阳观测任务的理想观测点,对于中国后续太阳观测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嫦娥五号的拓展任务阶段设计并实施了中国首次日地L1点探测任务,通过在轨飞行验证了日地L1点转移轨道、环绕轨道设计的正确性,对日地L1点的测控链路环境、太阳辐照环境、三体动力学环境、空间辐射环境等飞行环境进行了探测和验证。轨道飞行和各项环境探测的结果与设计模型的预示结果之间比对一致性较好,通过在轨飞行数据验证了设计模型的正确性。各项试验获得了预期的技术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嫦娥五号任务的成果产出,对中国后续深空探测任务和产品的设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4.
针对航天器在轨服务任务的地面零重力模拟需求,研究基于工业机器人的零重力运动模拟技术。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受力感知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机器人末端姿态、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作为输入层参数,采用机器人末端六维力传感器数据作为输出层参数,实现了对机器人末端负载的高精度动态受力感知。设计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机器人的运动路径点进行样本数据采集,实现了受力感知预测模型对机器人全工作空间的覆盖。进一步,基于对机器人末端负载的受力感知数据,应用动力学理论计算负载在失重状态下的运动速度,并控制机器人执行相应的运动,实现了对机器人末端负载的零重力运动模拟。  相似文献   
165.
166.
从气动热载荷的来源出发,介绍了基于流动控制、光辐射操控、原子重组、电子耗散等物理机制的新型热防护机制的原理和进展.分别从环境和材料两方面实现对流热、化学热和辐射热的主动调控,进一步分析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新型热防护机制发展的特点和不足,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7.
作为在轨管理的关键部分,良好的充电控制是保证蓄电池长寿命的重要因素.对于氢镍蓄电池,压力-容量充电控制是最理想的充电控制方式,但存在压力检测难度大、控制策略复杂等困难.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氢镍蓄电池通过大量的压力测量地面可靠性试验,解决了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稳定性及一致性问题;同时提出柔性充电控制策略,给出了压力-容量标准曲线、不同荷电态下的充电电流及压力控制点修正系数.在轨数据表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氢镍蓄电池压力-容量充电控制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8.
超高温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先进的超高温材料具有独特的综合性能,能够适应高超音速长时飞行、大气层再入、跨大气层飞行和火箭推进系统等极端环境.综述了难熔金属、陶瓷基复合材料及炭-炭复合材料等超高温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9.
利用摄动法,首先推导了机器人关节摄动产生的末端操作器姿态偏差,并由该偏差方程,给出了在抓取受约束物体时,基于力传感器调整末端操作器姿态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70.
对以UC1854B为核心组成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电路进行分析,在PSpice平台基础上建立了UC1854B电压环路、电流环路的数学模型,经仿真模型与实验结果的对比,PF值的误差约为0.1%,畸变总失真THD的误差约为2%,从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采用该控制方式的电路能有效降低电流谐波干扰、降低电源模块的电磁干扰(E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