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87篇
航天技术   10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现代先进轴流压气机级负荷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导致流动分离日益严重.借助数值模拟分别对非定常射流和定常射流进行了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射流的主动流动控制能有效弱化或消除流动分离,不同射流方式存在不同的最优射流参数(射流方向、位置、速度和频率等),这就为利用射流控制轴流压气机分离流动的工程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2.
一种亚音螺旋桨声场中间面快速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了一种改进的亚音螺旋桨声场中间面快速算法。通过引入薄翼假设,在时域里求解FfowcsWilliams&Hawkings(FW-H)方程,对处于自由空间中的亚音螺旋桨声场进行预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与目前广泛运用的全表面公式(SFSM)、旧中间面公式(OMSM))相比,新发展的快速近似算法(NMSM)所需计算时间和计算机内存约为SFSM方法的50%,OMSM方法的50~60%。若与跨音消失球法(TCSM)相比,所需CPU时间只有TCSM法的10~13%;而且计算结果也在工程精度允许范围内。在螺旋桨工程设计初期以及所需精度不太高的场合,该法不失为一种可靠的快速算法。  相似文献   
33.
叶轮机械流固耦合有关模型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在叶片颤振和噪声方面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工作,在理论上发展丰富了叶轮机械气动弹性稳定性理论模型和气动声学模型。介绍了研究中发现的几种对叶片颤振有影响的非定常因素和将气动声学模型用于故障诊断与监测及消声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4.
周盛 《航空动力学报》1991,6(4):291-294,373
在当代航空螺旋桨的工程设计体系中,气动弹性稳定性分析子系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近年来所发展的螺桨工程设计体系中已包括这个组成部分。本文中对于近年所发展的螺旋桨气动弹性稳定性分析子系统作一摘述。   相似文献   
35.
本文利用两个缩尺模型螺桨在地面上进行了一些声场性质对比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ARA- D翼型 4叶桨的气动与声学性能均优于 NACA6 4翼型 3叶桨 ,螺桨辐射声场具有指向性特征 ,在螺桨噪声中 ,离散噪声居主导地位 ,其中前几次谐波所占份额又最多 ,这对新型螺桨设计和螺桨飞机舱壁隔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6.
本文移植了轴流压气机叶片失速颤振预测方法中一种半经验方法——变形激盘法,从自激振动的角度分析了蒸汽轮机末级工作叶片在某些工况下动应力突增的故障。本文中计算与实测值间的定性一致表明:末级工作叶片在低负荷状态的动应力突增是由于大负攻角失速颤振所引起的。本文对设计工况附近的动应力增加提出了一种解释,在设计工况叶片可能存在一种目前尚未分类过的“高负荷非失速颤振”。   相似文献   
37.
叶轮机械中三维周期性非定常流场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改进了三维非定常速度场的单斜丝测量技术,发展了三维非定常压力场的试验-数值确定方法。采用上述测量方法,借助于位移结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和锁相采样平均技术,成功地测出了叶轮机转子出口三维周期性非定常流场。   相似文献   
38.
超/跨音风扇气动设计体系有关流动模型改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超/跨音风扇准三维气动设计体系中,二维气动设计与三维流场分析在模型上不匹配。为加强二者之间的关联,提出了气动设计体系三角形概念。作为其实现方法的一部分,提出了内部气流脱轨角及其偏差作为定量指标,以对设计流场进行评价,并对下一轮设计进行指导。根据有限算例,探讨了内部以气流脱轨角及其偏差作为定量准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9.
在低速环形叶栅实验台上圆弧斜槽处理轮毂相对静子扩压叶栅环的旋转频率对叶栅端壁区流动进行了影响实验探索。结果表明:轮毂处理能够消除叶栅端壁区的低速团,减小流动堵塞,叶栅流通能力最大提高了26.2%。轮毂处理消除端壁分离的能力与处理轮毂的旋转方向和相对转速密切相关。随着处理轮毂转速的增加,叶栅流通能力增加,并且存在局部非线性较强的转速范围。因此,轮毂处理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叶排与处理槽相对运动带来的流动非定常性。  相似文献   
40.
发展了一个揭示轮毂端区堵塞变化的物理模型,将端壁堵塞量与主要设计参数之间建立起定量的联系,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验证.同时结合飞机跨声速面积律思想,提出了多级轴流压气机子午流道的堵塞面积律,根据此思想改进设计了一台4级压气机,经过数值模拟证明把多级压气机的堵塞量估计与子午流道的轮毂修型相结合,通过轮毂的精确修正,可以改善多级压气机通道的堵塞,使各级的匹配更加合理,效率和裕度得以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