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77篇
航天技术   7篇
综合类   30篇
航天   2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讨论了在白天晴空背景下非自发光天体目标探测系统的探测极限、目标对比度及信噪比与目标特性、天空背景特性、光学系统参数和CCD参数之间的关系,重点讨论了光谱滤波技术对探测极限、对比度、信噪比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光谱滤波技术可以将目标的光学对比度提高4——8倍,将目标的信噪比提高1.6——2.5倍,可将系统的极限探测星等提高0.4——0.7个目视星等。  相似文献   
72.
针对铝基复合材料高速切削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刀具选择、切屑形貌、刀具磨损、表面完整性、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等方面。众多的研究表明,用PCD刀具高速切削铝基复合材料时,能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较高的刀具寿命和较小的切削力、切削温度。  相似文献   
73.
真正实现人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取决于我们如何利用多学科、多模型的办法解决好生理学、心理学、人的因素和生命保障等方面的需求。我们已经成功地解决了一些关键技术,可以把人装在简单的太空舱内送入太空。但仅仅做到这一步是不够的。随着太空飞行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的目标越来越明确,  相似文献   
74.
航空航天部科学技术研究院于1988年11月1日至6日在湖南召开了航空工艺检测技术研讨会。会议对航空工艺检测技术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认真充分的讨论。 会议代表一致认为航空工艺检测技术对保证产品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某一产品没有完善的检测工作就不可能获得高质量高效益的产品,也不可能提供改进工艺、改进设备的确切依据。工业发达国家已在实践中认识到这一点,因而很重视建立与产品精度等级相应的检测能力。希望我部及各单位领导对工艺检测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转包生产,各单位领导已开始对工艺检测工作有所重视,但在各工厂的生产中工艺检测工作尚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对工艺检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未能把工艺检测工作摆在适当的位置;2.工艺检测工作缺乏相对的独立性;3.工艺检测设备陈旧,生产现场条件差,对进口设备仪器认真消化、吸收、开发不够,没有  相似文献   
75.
为研究富氢燃气旋转爆轰波传播特性,利用氢气与氧气预燃烧产生的富氢燃气作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开展了旋转爆轰实验研究。对富氢燃气旋转爆轰压力变化、时频特性及传播速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传播模态下富氢燃气旋转爆轰波传播特性。研究表明:本文实验条件下,富氢燃气与空气旋转爆轰的传播模态主要受当量比影响,当量比高于1.06时呈现单波模态,随着当量比减小,旋转爆轰波呈现单波-双波过渡模态,即同一工况下,单波模态和双波模态交替出现,当量比减小到0.68左右时,基本呈现复杂的双波模态;在270 g/s的空气流量下,当量比增大,旋转爆轰波在环形燃烧室内的传播速度随之提高,但当量比到达临界点以后,传播速度提高不明显;在相同当量比下,当空气流量增大到370 g/s 时,旋转爆轰波的传播速度会进一步提高;空气流量越大,临界点对应的当量比越低,其中270 g/s空气流量对应临界当量比为1.32,370 g/s空气流量对应临界当量比1.16;达到临界当量比以后,传播速度受当量比和空气流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6.
8m× 6m风洞是亚洲最大的低速风洞 ,为了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风洞试验的要求 ,为了解决本身存在的问题 ,8m× 6m风洞运行 2 0年来首次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采用了自行研制和引进改进相结合的方式 ,圆满地完成了改造 ,使该风洞的试验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77.
一种由微机控制的测量速度和压力的快速扫描阀系统已经用于双流道氧枪复射流流场中。在氧气炼钢转炉中为了使 CO 进行二次燃烧,必须使用双流道氧枪。为了研究双流道氧枪复射流特性,在射流完全发展区沿直径方向放一根测杆,在测杆上排列着96支皮托管。皮托管末端的总压管和静压管用塑料软管分别与扫描阀中的4个压力传感器相连接,在16秒钟内扫描阀能自动扫描192个测压点。结果,总压、静压和速度分布能立即显示在 CRT上。为了获得高的测量精度,压力传感器的零点漂移能由软件来消除,同时每支皮托管都用 DANTEC 标定设备进行了速度标定。该测量系统也能用于其它工业规模的流场,如大型风洞,喷气发动机,流化床等。  相似文献   
78.
机翼翼尖减阻装置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机翼翼尖装置减少机翼诱导阻力是飞机减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合介绍了机翼翼尖装置的减阻技术研究的新发展,着重讨论了“翼尖帆片”、“小翼”以及“剪切翼尖”三种典型的翼尖装置的减阻原理、特性和设计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情况。研究结果指出,在接近设计条件下,上述翼尖装置与“翼尖延伸”相比,在减少诱导阻力方面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对不同的翼尖装置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复杂的“翼尖帆片”将比“小翼”和“剪  相似文献   
79.
以实现冲压发动机等高压燃烧流场诊断为目标,采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对带压的燃烧流场温度诊断进行初步研究。使用一种光谱适应的CT重构二维温度方法,以误差平方和和零均值归一化互相关作为评价指标分析CT-TDLAS的重构精度。搭建带压燃烧腔温度分布测量的实验系统,使用压力传感器和CCD相机记录带压点火燃烧过程变化;使用1335-1375nm的宽波段可调节半导体激光器对燃烧腔内带压点火燃烧过程进行了时间分辨的二维温度重建。实验结果表明:CT-TDLAS具有较高的重构精度;燃烧过程的压力变化趋势,火焰变化趋势及时间分辨二维温度分布变化趋势,三者保持一致;在带压条件下,CT-TDLAS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时间分辨温度测量,反应定量的温度分布变化信息,为带压及进一步的高温高压燃烧流场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