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190篇
航天技术   37篇
综合类   32篇
航天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1.
从分析上证A股股指收益率入手,运用了GARCH,EGARCH,TARCH等ARCH类模型.选定出能更好地刻画近期我国股指收益率序列特征的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上海股票市场显著的表现出对信息反应的非对称性;通过模型的比较分析,发现GARCH模型能更好地刻画我国现阶段股指收益率序列的特征;上证A股市场的收益率一直存在风险补偿,且为负向,即风险惩罚。  相似文献   
212.
213.
本文以邮件枢纽工程的核心部位转车间为例,运用离散仿真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并对系统的运行性能进行评估。这一仿真建模方法对建设邮件枢纽工程进行仿真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对有关工程其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14.
工效学(Ergomonics)这一术语首先在欧洲各国使用,美国称之为人类工程学或人的因素工程学,日本称人间工学,中国和前苏联称工程心理学,它最简明的定义就是人体科学在工作中的应用.它以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人体测量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符合人的身体结构、生理和心理特点,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使人能安全、有效、健康、舒适地工作与生活.  相似文献   
215.
216.
科苑撷英     
电化学珩磨 即用阳极溶蚀和机械磨耗的作用来切除金属材料。材料的切除,主要是依靠电解质的溶蚀。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依靠珩磨条来保证。主要加工对象是导电的硬质材料,如在工具钢模具上加工盲孔及硬度在RC62以上的合金钢齿轮导。电化学珩磨的效率比常规珩磨高325倍,比内圆磨削高4倍。  相似文献   
217.
Bray.  R.  包自更 《上海航天》1989,(4):17-18
自40年代因雷达的出现迫使飞机作低空飞行以来,低空飞行飞机已成为地面和海上目标的特殊威胁,这是因为地球曲率和地形遮蔽减少了雷达的预警时间和拦截时机.近来,来自高速低空飞机的威胁由于有了能从隐蔽物后而跃起攻击目标的战场直升机、小型掠海反舰导弹和反坦克制导武器而更加咄咄逼人.  相似文献   
218.
219.
铝合金可回抽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8 mm 厚2219 铝合金进行可回抽搅拌摩擦焊工艺试验,详细分析了回抽过程中搅拌针运动
轨迹、不同回抽位置的接头组织形态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搅拌针的运动轨迹是焊接速度与搅拌针相对于轴
肩回抽速度的合成运动轨迹,并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回抽结束处和回抽起始处的接头组织形貌为典型的
常规搅拌摩擦焊接头,位于中间回抽区域的焊接接头可以认为是100% 焊透的焊接接头与“相同直径的轴肩+
(100% ~0%) ×L 的搅拌针”形成的焊透深度逐渐变浅的常规搅拌摩擦焊接头复合形成的。接头力学性能测
试结果表明:回抽结束处的性能最高,回抽起始处的性能次之,中间回抽区域的力学性能最低,并且随着回抽距
离的逐渐增加,中间回抽区域的力学性能逐渐增加。不同回抽位置的搅拌摩擦焊接头均呈现出典型的韧性断
裂形貌。
  相似文献   
220.
1965年,蒙古科学院组建了和平开发利用宇宙空间委员会。然而,空间技术在蒙古的利用早在1959年就开始了,当时,蒙古人已在观测人造地球卫星。随着国际卫星观测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设在乌兰巴托和大戈壁的观测站开始参与对各种人造地球卫星的同步摄影观测,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