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69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7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RBCC推进系统总体设计要求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翔  何国强  刘佩进  李江  刘洋 《宇航学报》2008,29(5):1583-1588
为了适应以RBCC为动力的飞行器的总体发展需求,对RBCC推进系统总体设计要求评估 方法进行了研究。分别提出了RBCC飞行器总体设计和推进系统总体设计结构矩阵,并分析了 其应用范围以及对RBCC推进系统总体设计的指导作用。建立了发动机推力性能设计要求、推 进剂质量需求和推进剂冷却性能需求的理论分析方法,实现了RBCC推进系统总体设计要求评 估模型,并对空中载机发射的RBCC巡航飞行器进行了推进系统总体设计要求分析。
  相似文献   
32.
圆形燃烧室支板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大尺寸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掺混燃烧和火焰稳定能力,提出了以中心主支板和支板火箭进行点火和火焰稳定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基本结构,采用轴对称的圆形燃烧室以及小支板和凹腔等混合增强方式,通过包含多步简化动力学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支板、凹腔结构与圆形燃烧室的不同匹配关系.结果表明,隔离段中心主支板能有效提高燃料与空气的掺混度...  相似文献   
33.
过载状态下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二相流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过载状态下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二相流动进行了数值研究,建立了过载状态下二维平面颗粒轨道模型,应用二阶迎风格式构造了有限体积计算框架,对有过载和无过载多种工况燃烧室内流动进行了计算,得出过载对颗粒相和气相的某些影响,结果对于发动机工作过程研究及发动机热结构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为定量表征丁羟推进剂单轴拉伸过程中的脱湿演化过程,设计了一种兼顾宏观力学性能测试与细观结构微CT表征的新型哑铃型试件,利用单轴拉伸过程中原位微CT扫描试验,获取推进剂内部平均灰度值与平均孔隙率随拉伸应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拉伸过程应变的增加,受脱湿损伤与拉伸变形双重因素的影响,丁羟推进剂的平均灰度值逐渐下降,且下降速率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趋势;平均孔隙率经历初始孔隙膨胀时的较小增幅、新增脱湿损伤时的突然增加、脱湿逐步发展时的平稳增长、以及脱湿诱发裂纹贯通时的再次突然增加等四个阶段。可见,平均灰度值和孔隙率均与丁羟推进剂的细观结构及宏观力学性能变化密切相关,两者均可定量表征丁羟推进剂脱湿损伤。相比较灰度值而言,孔隙率统计可以更有效地反映丁羟推进剂内部脱湿损伤形成与发展的演化过程,故其更适合其脱湿损失的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35.
潜入喷管背壁区熔渣溢流沉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X射线诊断系统,观察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热试车条件下潜入喷管壁区熔渣粒子的溢流过程。得到了实验条件下的潜入喷管背壁区熔渣生成沉积数据和图像,分析探讨了喷管潜入深度、喷管部面积对背壁熔渣生成和溢流过程的影响,为发动机的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6.
设计了具有收敛段的粒子发生装置,采用密闭收集水罐,针对HTPB推进剂开展实验,有效完整地收集到了聚集状态下的凝相粒子。采用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仪对收集的粒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集状态下颗粒间碰撞聚合非常严重,大颗粒一般由多个颗粒聚合而成。碰撞聚合条件下凝相粒子的粒度分布范围比较宽,颗粒分布峰值粒度在9~13μm之间,比非聚集状态下的主峰粒度大很多。研究结果可为两相流数值计算、发动机工作过程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7.
固体推进剂燃烧过程铝团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敖文  刘佩进  吕翔  杨文婧 《宇航学报》2016,37(4):371-380
综述了固体推进剂燃烧过程铝的团聚和凝相燃烧产物研究进展,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建议未来在以下几个方向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包括高压下固体推进剂燃烧过程铝团聚微观动力学机理,推进剂配方对团聚影响系统性实验研究,团聚模型,铝团聚抑制方法等。非常规铝粉的使用、对铝表面进行包覆等新型的团聚抑制方法应当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38.
RBCC发动机亚燃模态一次火箭引导燃烧的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使用液体煤油燃料(JP-10)的火箭基组合动力循环(RBCC)发动机在亚燃模态下使用一次火箭作为引导的燃烧组织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在低来流总温条件下,使用小流量一次火箭羽流作为引导火焰可以实现液体煤油的可靠点火和稳定燃烧,并在扩张燃烧室中实现“热力壅塞”,从而完成RBCC发动机亚燃模态的高效燃烧.在目前发动机燃烧室构型下,通过一系列的发动机壁面压力分布曲线和推力增益的比较,研究了凹腔,支板及壁面喷注位置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实验的结果表明:在一次火箭的下游使用支板喷注器可以使得燃料较容易的分布在主流中,并且在一次火焰羽流的引导下可以实现稳定高效的燃烧.支板喷注器的位置对于发动机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凹腔前壁面横向喷注燃料,有利于RBCC发动机燃烧性能的提升.为了获得较优的发动机亚燃模态性能,需要进一步对燃料的喷注策略开展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39.
用小支板及凹腔组合提高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的燃烧性能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了研究RBCC亚燃模态的高效稳定燃烧,对小支板及凹腔结合的火焰稳定及燃烧组织方式进行多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凹腔与支板的火焰稳定及燃烧组织方式能有效地改善燃料的燃烧性能,提升燃烧室压强,凹腔与支板相对位置对燃烧的放热位置及燃烧性能也有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燃烧流场内部参数变化,选取其中一种试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RBCC混合燃烧模式中,采用支板与凹腔组合的火焰组织及稳定方式,能够在较短距离实现煤油的高效燃烧,获得较好的燃烧性能,并且可以从中发现热力喉道的形成与凹腔的后斜壁收缩有关联,在实现稳定高效燃烧的条件下,获得直扩的双模态燃烧室内较为稳定的热力喉道。  相似文献   
40.
中心支板顶角对RBCC进气道影响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中心支板顶角对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Rocket Based Combined Cycle,RBCC)进气道的影响,优化RBCC进气道设计方法,利用数值模拟对RBCC进气道开展了研究。分析了中心支板顶角变化对进气道内压缩段最小长度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对中心支板顶角变化对典型工况下进气道的流场特征和性能影响开展了定量及定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支板顶角可以减小进气道长度(相比于Strut_1,Strut_2至Strut_5的隔离段长度分别减少47%,62%,70%,75%)和粘性阻力系数(相比于Strut_1,在Ma∞=1.5时Strut_2至Strut_5内压缩段粘性阻力系数分别减少33%,45%,55%,59%;在Ma∞=5.5时Strut_2至Strut_5内压缩段粘性阻力系数分别减少37%,50%,57%和61%),但并不影响进气道流量系数和流动均匀度。同时根据研究结果对进气道进行优化设计,能有效提高进气道的起动能力及其他性能参数,进气道的内、外压缩段阻力系数分别降低13.5%和5.7%,总压恢复系数和循环静温比分别提高2.6%和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