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69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7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板簇引射发动机是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方案的一种基础动力,是为满足低费用高性能要求而提出的组合推进系统。它将火箭推进和吸气式推进的优势融为一体,是一种适用于21世纪的新型具有自起飞能力的高超声速动力装置。本文就其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其基本研究思路,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RBCC发动机性能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进行前体的边界层效应修正、采用有限化学反应速率模型和中心差分形式的Mac Cormack格式,求解燃烧室性能分析模型方程,以及采用灵活的发动机性能计算方法等,建立了较为完善的RBCC发动机性能分析模型及软件,并进行了软件应用研究。分别采用二维CFD计算和试验结果对该模型进行了校验,其相对误差小于10%。结果表明,该软件适用于RBCC发动机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3.
低速条件下引射火箭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开展了火箭基组合循环推进在引射阶段的实验系统设计,实验系统包括以支板为特征结构形式的引射火箭试验发动机,自由射流气路系统,燃料喷注系统和压强推力数据采集系统,以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燃气发生器,成功地进行了静态海平面零马赫状态下引射模态实验,获得了相关实验数据,同时,对相应的几何结构做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1引言目前数值模拟已广泛应用到火箭发动机的流场分析中,特别是固冲发动机补燃室的燃烧和流动[1,2]。但是这种方法在固冲发动机补燃室应用的有效性还没有合适的实验验证。国外开展的补燃室流动实验大多以水为介质,用片光流动显示的方法观察流场的概貌,与真实发动机的流动之间存  相似文献   
5.
涡流阀几何参数对固体发动机推力调节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得涡流阀参数对发动机推力调节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涡流阀的加注方式以及几何结构,利用建立的基于涡流阀方案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可调实验系统开展了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到了加注环孔径、涡流室高度和直径以及中心进气面积的不同对涡流阀调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当降低涡流室的高度、较大的中心进气面积、较大的涡流室直径有利于提高涡流阀的调节性能。因此,可以通过对涡流阀结构的优化设计来提高发动机的推力调节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冲压发动机用低燃速贫氧推进剂燃气发生器端面燃烧的规律,采用X射线荧屏分析技术对全尺寸燃气发生器端面燃烧规律进行了诊断研究。试验成功采集了燃气发生器药柱燃面随时间的退移图像,图像数据表明低燃速贫氧推进剂药柱沿轴线方向以近似"三维"锥面体进行退移,在45s左右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锥顶角68.5°。试验数据还表明,锥面效应一方面引起燃气发生器药柱燃速由1.60mm/s增大到1.80mm/s;另一方面引起装药燃烧室压强由初始平衡压强0.89MPa爬升到最大工作压强1.75MPa。工作结束后喷管喉径固体线性沉积率为2.68μm/s。  相似文献   
7.
轴对称结构RBCC发动机超燃模态试验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轴对称结构RBCC发动机超燃模态下的点火和燃烧性能,进行了地面直连试验。采用中心支板火箭与小支板组喷注相结合的方式作为点火和火焰稳定方式,并对燃料喷注方案进行了研究。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这种点火方式能实现轴对称结构RBCC发动机的可靠点火和稳定燃烧。二次燃料采取多级喷注的方式能充分利用流道中的氧气,实现较充分的燃烧,但应控制燃料喷注比例。双支板组的加入,能促进燃料与中心空气流的充分掺混,提升燃烧效率,获得较优的燃烧性能。  相似文献   
8.
RBCC组合循环推进系统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推进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详细综述.着重通过美国对RBCC推进系统的研究历程和最近的进展动态进行了总结,阐述了不同时期研究计划的重点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欧洲航天局、法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详细论述了国内在RBCC推进系统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最后进行了总结,分析了RBCC研究过程中的难点和国外在该方面的一些经验教训,提出了需要重视和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以及RBCC研制过程存在的关键技术,对国内在RBCC组合循环推进系统方面研究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推进系统概念设计模型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推进系统及相应概念设计模型的发展与不足,并应用准一维流动理论及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建立了RBCC一维性能预估数学模型,该模型耦合了有限化学反应速率模型,考虑了包括变几何截面积,引射流动、燃料喷注,混合,燃烧及摩擦损失等多种影响流动的因素,并采用变步长半隐式多步龙格-库塔方法进行了数值求解,所得结果与文献提供了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李江  何国强  秦飞  刘佩进  陈剑 《推进技术》2003,24(4):315-318
分析了高过载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流场和绝热层烧蚀的影响规律,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来预示发动机三维两相流场,建立高过载流场模拟实验装置,开展绝热层烧蚀实验,建立高过载条件下的绝热层烧蚀模型,在此基础上发展高过载发动机绝热层设计和烧蚀预示方法。其中关键技术是高过载流场的模拟,对粒子加入法和弯管分离法两种方案进行了论证,认为弯管分离法原理上是可行的。为了验证这种方案的可行性,开展了弯管通道两相流的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弯管装置具有使凝相粒子聚集形成高浓度粒子流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