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66篇
航空   506篇
航天技术   123篇
综合类   103篇
航天   2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在某歼击机设计阶段,为安全可靠地扩大强度储备,对强度要求高、结构要求轻的航空结构,不能按以往的“几何塑性系数”进行强度计算,而必须按材料受力大小的不同,进入塑性状态的区域不同,以及剖面形状的不同等因素来确定塑性系数.我们采用了本文介绍的强度计算原则和计算方法,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2.
随机疲劳累积损伤可靠性分析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将疲劳损伤累积过程看作是能量耗散的不可逆过程,从随机过程的角度,研究了各类随机损伤累积法则均应满足的若干必要条件,对目前已有的一些概率型疲劳损伤累积法则的统计相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分析,建立了一类不依赖于疲劳寿命具体分布形式的随机疲劳累积损伤可靠性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243.
船体变形对航天测量船外弹道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简要介绍了航天测量船船体变形测量系统的基本构成、测量原理和测量元素,分析了变形测量数据的基本特性,给出了船载外测数据船体变形修正的方法和计算公式;重点考察研究了船体变形数据对航天测量船外测数据和外测定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4.
主要研究了刚-挠-液耦合航天器的大角度姿态机动问题.将液体燃料的晃动等效为二阶的弹簧质量模型,挠性帆板假设为欧拉-伯努利梁,考虑外部未知干扰力矩、系统的状态变量不可见以及姿态机动引起的液体晃动及挠性体振动的抑制问题,结合模糊控制和输入成型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Lyapunov第二法的自适应输出反馈复合控制方法.其中模糊控制器用于动态优化复合控制器内的参数,增强其鲁棒性;多模态的输入成型前馈控制器用于抑制液体晃动和挠性附件振动的位移响应.数值模拟给出了各状态变量的时间历程图,仿真结果显示复合控制器在实现姿态跟踪误差渐近收敛的前提下明显地减小了液体晃动及挠性附件振动的位移响应,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5.
基于特征的参数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连水  宋建平  戴约真 《航空学报》1994,15(10):1201-1206
从集成角度,分析了特征定义及信息构成,并采用层次结构表达特征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特征最小构成单元特征面,通过附着面特征之间发生联系。在参数化造型时,以尺寸驱动方式修改特征形状与定位,提出用局部坐标架网表示特征之间位置依赖关系,最后,提出运用面向对象方法组织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246.
叙述了气象卫星的作用,阐明极轨和静止两种气象卫星的特点、相互分工和共存关系;评述了国外气象卫星发展情况、气象卫星发展趋势和特点;就90年代和下世纪初我国气象卫星的发展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47.
旨在提出一种运动学冗余空间机器人抓捕自旋卫星后的消旋策略和协调控制方法。首先,给出运动学冗余空间机器人捕获目标后的动力学模型,作为协调控制器设计基础。然后,基于四阶Bézier曲线和满足特定约束的自适应微分进化(Differential Evolution, DE)算法提出抓捕后的最优消旋与路径规划策略,最优消旋策略中同时考虑对消旋时间和控制力矩进行优化。提出一种跟踪所设计参考轨迹的协调控制方法,调整基座的姿态达到期望值。所提方法有效地衰减了自旋卫星的初始角速度,同时实现对基座姿态的控制。文末给出利用7 DOF冗余空间机械臂消除目标自旋运动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8.
以平动点轨道的交会对接为研究背景,基于高阶积分链微分器和预设性能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仅需相对位置信息的平动点轨道近程交会控制律。首先利用高阶积分链微分器估计两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状态,并设计预设性能控制器使得两航天器的相对运动状态在预设的边界内渐近收敛到期望状态。然后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相对运动状态存在扰动时控制器的稳定性。该方法为闭环控制,且与模型无关,容易在线操作。仿真结果表明,在平动点轨道航天器存在未知扰动以及导航制导等不确定的情况下,利用所提交会控制律能够实现追踪航天器与目标航天器交会任务的高精度实时控制,具有较强鲁棒性。  相似文献   
249.
唐晓峰  何振威  常洪振  史晓鸣  潘强  唐国安 《航空学报》2019,40(6):222617-222617
对在大气层内及临近空间内长时间飞行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其舵面的模态特性比固支的翼面更加复杂,除了与舵面自身的弹性模量及内部热应力有关外,还受到根部支撑刚度的较大影响,并且支撑刚度还将受到温度的影响。以轴承机构支撑的舵面为对象,考虑温度对支撑刚度的影响,建立了非固支的全动舵面支撑边界条件。通过设计舵面受热相同、支撑部位受热不同的加热工况,辨识出了连接面两侧温升对舵面支撑刚度的线性影响规律,并验证了辨识结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舵面受热相同情况下,降低支撑部位的温升,可以有效减少舵面模态频率受气动加热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供安装此类舵面的飞行器防热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50.
单边膨胀喷管内流动分离非定常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聚焦纹影和动态压力测量技术,对基于特征线法设计的单边膨胀喷管(SERN)不同落压比(NPR)条件下喷管内流场结构和壁面压力进行了试验测量,通过壁面压力时域和频域综合分析获得了喷管内流动分离非定常特性。结果表明:过膨胀状态下单边膨胀喷管内流场结构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特征,喷管上壁面流动分离模态为受限激波分离(RSS),而下壁面流动分离模态为自由激波分离(FSS);相比于FSS模态,RSS模态下出口附近壁面压力振荡更剧烈。喷管上、下壁面压力标准差峰值均在分离点附近,且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向一侧偏斜或出现双峰现象。RSS模态下,激波运动呈明显低频特性;FSS模态下,激波非定常特性不仅受回旋区压力扰动的影响,且受分离剪切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