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2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381篇
航空   1028篇
航天技术   407篇
综合类   472篇
航天   4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考虑小载荷强化的模糊疲劳寿命预测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顺鹏  黄洪钟  谢里阳 《航空学报》2009,30(6):1048-1052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多选用Miner法则进行疲劳寿命预测。由于小载荷特别是在疲劳极限附近的载荷对结构或材料的损伤不容忽略,考虑到小载荷的每一次循环对材料产生损伤的同时还产生了强化作用,建立了基于小载荷强化损伤的寿命预测模型以及相应的模糊疲劳寿命计算公式。该模型不但考虑了低于疲劳极限的载荷的强化作用,还引入隶属函数来描述小载荷的累积损伤的模糊性,完善了Miner法则的适用范围,提高了预测精度。两个不同载荷谱的疲劳寿命预测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
微细电解铣削加工模型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朱荻  曾永彬  王少华  黄绍服 《航空学报》2010,31(9):1864-1871
 对微细电解铣削加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分层加工技术应用到微细电解加工过程中,显著改善了加工稳定性;建立了微细电解铣削加工的数学模型;基于电化学刻蚀原理,在线制得直径小至10 μm的圆柱电极;分组实验并验证了加工模型中各参数如:电极直径、加工电压、电解液浓度、铣削层厚度等对微细电解铣削加工精度的影响。通过优化加工参数,成功加工出了深三角结构和四棱台微型腔,形状精度高,加工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3.
基于复杂型面薄壁零件成形的电铸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学磊  朱增伟  章勇  朱栋  朱荻 《航空学报》2010,31(10):2068-2074
 在航空、航天领域存在诸如风洞喷管、波导元件和叶片电极等异型薄壁零件,采用常规加工方法对这些薄壁零件进行加工时存在着难加工的问题,利用一种新型的电铸技术——阴极平动式游离粒子辅助磨擦电铸技术对其进行直接成形加工。在电铸过程中,阴阳极之间添加不导电的游离粒子,随着阴极的不断运动,游离粒子能够周期性地对电沉积层产生磨擦、抛光、挤压作用,以此来提高表面质量,强化电铸层。与传统电铸技术所制备的电铸镍层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游离粒子辅助磨擦电铸技术能够获得表面光亮、平整电铸层;电铸层(200)晶面的衍射强度明显降低,(111)和(220)晶面的衍射强度显著提高;电铸层的机械性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比传统电铸工艺提高了一倍左右。以此为基础,成功制备了复杂型面叶片阴极,其显微硬度和表面粗糙度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4.
以Ti粉、Si粉和C粉为原料,利用高能球磨及热压工艺合成了TiC/Ti5Si3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工艺条件尤其是热压温度对合成产物相组成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结合DSC、XRD和SEM对反应合成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合成工艺,高能球磨12 h,热压温度1 400℃时,烧结6 h得到了高纯度的TiC/Ti5Si3陶瓷复合材料;合成过程为:反应开始时发生Ti+C■TiC,反应ΔG=-167.72 kJ/mol。2 h时发生5TiC+8Si■Ti5Si3+5SiC,反应ΔG=-62.12 kJ/mol,当6 h时发生3SiC+8Ti■Ti5Si3+3TiC,反应ΔG=-697.8 kJ/mol。显微结构表明:TiC/Ti5Si3复合材料的合成过程伴随Si熔融,该材料以TiC-Si-Ti5Si3形式相结合,其中Si为黏结剂。  相似文献   
85.
Oxygen plasma source generated by thermal cathode filament discharge has been used to study the erosion process of polyimide (PI) materials in atomic oxygen (AO) environment, and their mass loss, surface morphology and surface chemical compositions have been exa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fter exposure to incremental AO flux. Th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physical adsorption of AO at the samples' surface results in the increase of oxygen concentration when polyimide is exposed to AO flux. Then selective chemical reactions of groups of polyimide materials with AO yiel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sample mass loss is on linear increase and carpet-like surface morphology forms. In the initial exposure to AO, the reaction occurs mainly between AO and carbon in specific location of aromatic ring, then the reaction rate of C=O groups gradually increases. After AO exposure,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while nitrogen and carbon concentration decreases. Reaction rate of groups containing nitrogen is slower compared with carbon and oxygen.  相似文献   
86.
压力载荷下的结构拓扑-形状协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红  杨军刚  朱继宏 《航空学报》2009,30(12):2335-2341
 压力载荷作用下的结构轻量化设计是工程中的常见问题,由于压力加载面的可设计性,现有以固定载荷为基础的拓扑优化技术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类问题。直接采用CAD参数化样条或B样条曲线描述压力加载面,通过拓扑和形状变量的联合优化满足了工程实际对结构轻量化与边界的功能性与光滑性设计要求。同时,为了避免结构边界形状变化时有限元网格刷新引起的定义拓扑伪密度变量的困难,用所提出的背景网格和密度点技术实现了每一步单元密度设计迭代结果的自动传递,并采用网格变形技术实现了形状设计变量灵敏度分析。采用4个数值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其中发动机承力框架的设计结果充分说明该方法在航空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高强度玻璃纤维与普通无碱玻璃纤维相比具有拉伸强度高、弹性模量高、抗冲击性能好、化学稳定性好、抗疲劳性好、耐高温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舰船、化工等领域。  相似文献   
88.
非正侧视阵列机载雷达多空间角补偿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朱兆达 《航空学报》2010,31(11):2216-2221
 非正侧阵列机载雷达的杂波分布随距离变化而变化,各距离单元的杂波分布不再满足独立同分布条件,造成统计型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处理器性能下降。本文提出了一种多空间角补偿(MSAC)的非正侧视机载雷达杂波抑制方法,该方法先通过角度-多普勒补偿(ADC)预处理以消除在谱中心处的杂波非均匀,然后采用MSAC法在多个多普勒方向使参考单元和待检测单元的杂波谱保持一致,从而进一步消除在其余方位的杂波非均匀。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性能明显优于ADC法,且运算量增加不多。  相似文献   
89.
基于改进PSO-SVM参数优化的发动机起动过程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影响支持向量机辨识性能的核函数及相关参数,找出使辨识结果最佳的核函数;结合两种措施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相关参数,选择最佳的参数组合.对比 BP 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对发动机起动过程的辨识结果,得到支持向量机的辨识精度和收敛时间优于 BP 神经网络,与起动数据基本一致.在训练样本存在噪声的情况下,验证了所建辨识模型具...  相似文献   
90.
通过引入复杂网络中的网络分析模型,建立了一个用于评价舰艇编队信息关系结构的模型,并从网络拓扑结构的角度对舰艇编队信息关系结构进行了实例分析。所建立的模型可以从多个角度对舰艇编队信息关系结构进行评价,这为海上舰艇编队通信组网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