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5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288篇
航空   839篇
航天技术   330篇
综合类   227篇
航天   4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analyze and design a control system for vibration reduction in a rotor system using a shear mode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MRF) damper. A dynamic model of the MRF damper-rotor system was built and simulated in Matlab/Simulink to analyze the rotor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vibration reduction dfeet of the MRF damper. Based 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an optimizing control strategy using pat- tern search method was proposed and designed. The control system was constructed on a test rotor bench and ex- periment validation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were conduc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rotor vibration caused by unbalance can be well controlled whether in resonance region (70~) or in non- resonance region (30 ~). An irregular vibration amplitude jump can be suppressed with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Furthermore, it is found that the rapidity of transient response and efficiency of optimizing technique depend on the pattern search step. The presented strategies and control system can be extended to multi-span (more than two or three spans) rotor system. It provides a powerful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extension and application in target and control for shafting vibration.  相似文献   
852.
反射激波作用下两种重气柱界面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平方形激波管中对两种无膜重气柱界面(分别是SF6和氩气)在反射激波作用下的不稳定性发展进行了实验研究。气柱界面采用射流技术形成,实验采用连续激光片光源照射流场,乙二醇作为示踪粒子,并用高速摄像机对流场进行拍摄,获得了入射激波以及反射激波共同作用下,两种不同气柱界面的演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气柱的Atwood数不同,界面演化速率不同,反射激波到达前后的界面形态不同。SF6气柱在入射激波作用下会产生两个比较明显的反向的涡环结构,而氩气柱界面上由于产生的涡量较少,涡环结构并不明显。在反射激波作用下,SF6气柱界面会出现明显的次级涡对,而且次级涡对的旋转方向与初始涡环结构的旋转方向相反。对于氩气柱而言,在反射激波作用下虽然也产生了与初始涡环方向相反的次级涡对,但次级涡对始终未充分发展。这是因为反射激波作用时氩气柱界面的Atwood数较小导致氩气柱界面上产生的反向涡量较少。实验结果充分表明了气体Atwood数对界面不稳定性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3.
研究并建立了精确描述星载SAR平台、目标、干扰平台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模型,建立了星载SAR电子战数学仿真模型,详细介绍了仿真系统中的关键数学模型。开发了星载SAR电子战仿真系统,该系统能够仿真SAR各种工作模式、各种对抗方式和各种干扰样式。  相似文献   
854.
针对影响雷达对抗系统作战试验鉴定与评估的各个要素,首先构建了雷达对抗系统鉴定与评估的指标体系,然后运用模糊隶属度算法求得指标对比判断矩阵的指标权重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进而通过评语集和指标表,综合评判雷达对抗系统的隶属度;最后分析了不同雷达对抗系统作战试验的评估结果,并运用贴近度算法对雷达对抗系统作战试验鉴定与评估模型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855.
基于可不断电维修的双机容错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单个单片机控制系统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由双单片机构成容错系统的实现方法.在该系统中,用串行通讯技术,通过采集对方I/O输出,与自身的I/O输出值作比较,实现双单片机的故障互检;利用地址译码技术,设计仲裁切换模块,完成故障隔离;故障机修复后,通过回读对方执行程序的任务编号,达到双机同步控制,完成系统重构,实现对故障单元的不断电维修.通过对模拟机的实验表明,此控制系统能对运行中的错误实现实时的双机互检,且具有在线热插拔功能.  相似文献   
856.
针对翼身融合布局(BWB)飞机分布式系统一体化研究方法存在计算资源耗费巨大的问题,发展基于多流路体积力的飞机分布式系统一体化计算方法。从沿流线的体积力模型出发,将压气机对气流的作用力用沿流线的源项场代替。将单流路的计算模型加以扩展,综合考虑分布式推进系统与BWB的耦合影响,在分布式推进系统的压缩系统所在区域添加体积力源项,建立多流路体积力计算模型。将其应用于某大型BWB飞机进行一体化数值仿真。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的全周定常数值模拟方法,采用多流路的体积力模型能够在保证一定计算精度的条件下提高至少10倍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857.
构建载人航天器模型,利用Geant4软件计算了银河宇宙射线中的质子穿过载人航天器后在水模体中的总吸收剂量以及次级粒子吸收剂量,并且统计了不同种类的次级粒子在水模体中的总数量分布。计算结果表明,次级粒子引起的辐射剂量所占比例为50%,且二次电子总数量达到了10~7量级。  相似文献   
858.
基于热传导效应和等效的热学参数,对空间伸展臂结构及所处热环境进行了简化处理。将边界温度条件进行傅里叶级数展开,利用一维热传导模型,分别计算了在边界上施加各阶展开分量作用时,简化伸展臂结构的瞬态温度响应,进而利用叠加原理得到了结构总体的近似热响应。建立了伸展臂热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伸展臂在相应条件下的动态热响应,验证了本文分析结果的合理性,为伸展臂结构的分析设计尤其是概念设计阶段的热性能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59.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信息的感知和获取从地面向海洋、空、天、深空拓展,由此交织成一个天空地海一体化的网络,不仅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国防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对目前常用空间信息网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明确了空间信息网的概念、组成和特征;介绍国内外空间信息网的发展现状,提出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构建我国空间信息网的核心网的设想,并分析了其优势和面临的问题;最后,对我国空间信息网发展方向提出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860.
基于地外天体起飞的真空羽流导引技术研究方案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的发展,探测器的地外天体发射起飞越来越多。发动机喷射的羽流所诱发的冲击振动以及反溅气流对上升级的气动力干扰,均对探测器的起飞稳定性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对探测器产生一定的热冲击效应。文章结合真空羽流场的流动特点和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地外天体起飞的真空羽流导引技术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针对羽流导引方案,采用数值仿真和地面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评价分析,确定了最优方案。真空羽流导引技术研究方案在某型号项目中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了本研究思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