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20篇 |
免费 | 5578篇 |
国内免费 | 217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0243篇 |
航天技术 | 4015篇 |
综合类 | 2402篇 |
航天 | 51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6篇 |
2024年 | 200篇 |
2023年 | 265篇 |
2022年 | 499篇 |
2021年 | 589篇 |
2020年 | 593篇 |
2019年 | 441篇 |
2018年 | 449篇 |
2017年 | 562篇 |
2016年 | 546篇 |
2015年 | 652篇 |
2014年 | 838篇 |
2013年 | 896篇 |
2012年 | 1037篇 |
2011年 | 1044篇 |
2010年 | 1210篇 |
2009年 | 1194篇 |
2008年 | 1031篇 |
2007年 | 946篇 |
2006年 | 911篇 |
2005年 | 723篇 |
2004年 | 488篇 |
2003年 | 506篇 |
2002年 | 558篇 |
2001年 | 569篇 |
2000年 | 505篇 |
1999年 | 646篇 |
1998年 | 560篇 |
1997年 | 473篇 |
1996年 | 413篇 |
1995年 | 374篇 |
1994年 | 345篇 |
1993年 | 276篇 |
1992年 | 248篇 |
1991年 | 242篇 |
1990年 | 193篇 |
1989年 | 195篇 |
1988年 | 145篇 |
1987年 | 112篇 |
1986年 | 50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26篇 |
1981年 | 35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4年 | 3篇 |
1972年 | 3篇 |
196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以Fe2O3,Cr2O3,CrO3,NiO,Al,Ti粉和C粉为原料,在离心力场中在碳钢基体表面原位反应合成了TiC-FeNiCr复合材料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金相照相、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等手段对涂层的显微结构和组织形貌进行了研究.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及干滑动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涂层和碳钢基体能形成冶金结合.涂层由FeNiCr奥氏体和其中弥散分布的TiC硬质相组成.TiC颗粒晶粒尺寸小于3μm,形状呈多边形或花瓣状.涂层显微硬度约为Hv 500~Hv 800,TiC含量增加,涂层的显微硬度提高.涂层较碳钢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972.
研究了挤压式液体推进剂空间发动机系统布局对空间飞行器质心漂移的影响,提出了质心漂移的计算模型,得到了对发动机系统布局有指导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73.
刘玉荣%黄玉东%张学忠%杨小波 《宇航材料工艺》2005,35(2):6-9
综述了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改性传统聚合物的作用及其应用;介绍了POSS的纳米级笼形结构、良好的热力学和化学稳定性及耐热、阻燃等以及溶胶一凝胶法合成.POSS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POSS改性传统聚合物的作用:如提高聚合物的使用温度,降低聚合物的介电常数,提高改性体系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并指出POSS改性传统聚合物在航空航天领域及塑料工业中的应用,对POSS改性传统聚合物的增强机理及POSS新的合成途径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4.
975.
锂离子电池在社会生产各领域应用广泛,由于其复杂的电化学系统,状态检测难度较大,给供电保障带来不利影响.结合Thevenin等效电路与中心差分卡尔曼滤波法(CDKF),构建了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SOC)估计模型.MATLAB仿真验证表明,该模型能有效防止安时计数误差累积,电池SOC估计误差不超过5%. 相似文献
976.
运用UG/Grip技术对低比转速叶轮进行三维造型设计,获得了一种先进的低比转速叶轮参数化设计方法,从而能够及时、直观地考察叶片的水力特性和机械特性。同时可采用交互方式对叶轮设计参数进行修改,增强了叶轮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交互设计能力,有利于提高叶轮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977.
978.
肖鑫%赵云峰%许文%詹茂盛 《宇航材料工艺》2007,37(1):6-10
简要概述了橡胶材料在承载及非承载状态下,加速老化试验方法及其测试手段的新进展;总结了橡胶材料寿命评估模型在计算机仿真、动力学及本构和唯象模型领域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79.
设计了用于FL-12风洞捕获轨迹试验的三自由度转角头装置,该装置为机电一体化设备。介绍了三自由度转角头装置的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驱动元件的选型计算及校核,并对装置进行了静力学与动力学分析以验证设计结果。结果表明,和现有装置相比,该三自由度转角头在俯仰和偏航方向的载荷能力均由100N·m提升至250N·m,可控制精度由0.1°提升至0.05°,在滚转方向的载荷能力由10N·m提升至20N·m,可控制精度由0.1°提升至0.05°。通过对试验装置风洞适用性的研究,在设计中对驱动元件及线缆的结构、整流装置的外形、装置总体尺寸等进行了优化,改善了现有设备线缆外露,外形整流性能较差以及风洞堵塞比较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980.
为了解结构参数对圆转矩形内喷管再生冷却换热的影响,设计了多个圆转矩形喷管,考虑了三种结构参数:转方位置、出口高宽比和出口圆角大小的影响。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三维可压缩的N-S方程对其内部流动和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湍流模型采用标准的k-ε双方程模型,壁面附近的流动和传热采用壁面函数法处理,速度与压力的耦合采用SIMPLE算法求解。结果表明:在型面一阶导数连续的情况下,转方位置对圆转矩形内喷管的换热影响不大;出口高宽比对圆转矩形内喷管的换热影响较大,出口高宽比不能太小,否则影响内喷管流场和换热;出口圆角大小影响内喷管周向上的温度分布,圆角太小造成周向温度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