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9篇 |
免费 | 150篇 |
国内免费 | 10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14篇 |
航天技术 | 324篇 |
综合类 | 130篇 |
航天 | 25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64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55篇 |
2009年 | 63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2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4篇 |
1970年 | 2篇 |
1969年 | 2篇 |
1967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膏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药浆稳态燃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固体推进剂BDP燃烧模型基础上,引入膏体推进剂燃烧效应这一新参数将模型推广于膏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药浆燃烧研究,模型考虑了氧化剂粒度分布,组分配比,催化剂性有和膏体推进剂燃烧热效应等对燃速的影响,以及药浆固化有前后燃速差别,还有靶线法测量了某批次复合推进剂药浆固化前后燃速变化,论文结果可用于膏体推进剂的配方和性能预测,以及利用药浆燃速预示固化后推进剂燃速,监控固体推进剂制造质量。 相似文献
942.
阐述了一种仅采用信号源和频谱仪两种仪器,测量幅频特性的新颖方法,并给出了一个测量卫星转发器幅频特性的实际例子。 相似文献
943.
旋转飞行器固体火箭发动机引起的章动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采用变质量系统的方法,分析了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章动不稳定性问题。将发动机内部装药简化为变质量系统的药柱,通过对系统姿态运动方程的分析,得到质量变化对飞行器旋转姿态运动的影响,并对几种典型装药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端面燃烧情况下,固体装药质量的消失对旋转运动的影响是有利的,使得飞行器侧向角速度逐渐趋于稳定;而对于管形装药,结果却刚好相反,质量的消失使旋转的侧向角速度以指数方式递增,从而导致了飞行器的不稳定。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发动机如何控制旋转章动和稳定性的设计思想,分析方法也可以帮助解决复杂装药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飞行器的章动不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944.
945.
论文对无人机航空像片匹配技术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在分析无人机航空像片点特征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将SIFT算子引入匹配方法中,并对匹配过程进行了优化,通过实验具体验证了"点特征提取-SIFT匹配"在无人机航空像片匹配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46.
作为星载掩星技术的推广,基于飞机平台的无线电掩星技术备受关注。为了将机栽掩星技术更好地应用到工程实践中,文章通过介绍机载掩星探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模拟仿真,对机载掩星的反演算法进行了探讨,并给出模拟结果:包括利用STK仿真软件生成仿真场景;采用3维射线追踪技术模拟机载无线电掩星,预报掩星事件出现的时间、仰角,模拟信号传播特征;详细研究大气层内折射率反演技术并给出反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模拟仿真对机载掩星工程化实现是有益的。最后展望了机载掩星探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弱掩星信号的捕获跟踪、飞机平台的精度定位测速以及反射信号的抗干扰三项技术及工程化中需解决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947.
叶炜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6,(Z1)
本文利用线化六自由度运动方程的状态空间式,对某无人机大过载定水平盘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首先确定飞行器在各个过载下定常盘旋时的平衡运动参数,然后求动态反应的特征根及特征向量;研究了过载因子n_y从1到4时对该机运动稳定性的影响,用根轨迹图和表示特征向量的阿冈德(Argand)图识别和分析了各运动模态的特性。结果表明,该机运动的稳定性随载荷因子增加而变化,并出现俯仰荷兰滚模态和带滚转分量的长周期模态。 相似文献
948.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可变胞运动副,可用于实现3-转动副转动副转动副(Revolute-joint,revolute-joint,revolute-joint,RRR)平面并联机构的重构,进而推导并验证了R-R-R和转动副移动副转动副(Revolute-joint,prismatic-joint,revolute-joint,R-P-R)两种模式下的运动学模型包括正解方程和逆解方程,可用于计算并联机构的奇异位形和工作空间。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可变胞运动副能够实现机构的重构功能;两种模式下的运动学正解算法一致,均为一元八次方程;R-R-R型的运动学逆解为三个一元二次方程,R-P-R型的运动学逆解可直接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表达。最后,通过虚拟样机实验,验证了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49.
A. Balogh V. Bothmer N.U. Crooker R.J. Forsyth G. Gloeckler A. Hewish M. Hilchenbach R. Kallenbach B. Klecker J.A. Linker E. Lucek G. Mann E. Marsch A. Posner I.G. Richardson J.M. Schmidt M. Scholer Y.-M. Wang R.F. Wimmer-Schweingruber M.R. Aellig P. Bochsler S. Hefti Z. Mikić 《Space Science Reviews》1999,89(1-2):141-178
Corotating Interaction Regions (CIRs) form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compression of the solar wind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fast speed streams and slow streams. Dynamic interaction of solar wind streams is a general feature of the heliospheric medium;
when the sources of the solar wind streams are relatively stable, the interaction regions form a pattern which corotates with
the Sun. The regions of origin of the high speed solar wind streams have been clearly identified as the coronal holes with
their open magnetic field structures. The origin of the slow speed solar wind is less clear; slow streams may well originate
from a range of coronal configurations adjacent to, or above magnetically closed structures.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coronal
origin of the stable pattern of solar wind streams which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CIRs. In particular, coronal models based
on photospheric measurements are reviewed; we also examine the observations of kinematic and compositional solar wind features
at 1 AU, their appearance in the stream interfaces (SIs) of CI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ar surface
and the inner corona; finally we summarise the Helios observations in the inner heliosphere of CIRs and their precursors to
give a link between the optical observations on their solar origin and the in-situ plasma observations at 1 AU after their
formation.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 that remains to be answered concerning the solar origin of CIRs is related to the origin
and morphology of the slow solar win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