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52篇
航天技术   34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We developed the methodology for the optimal estimation of global ionospheric coefficients of the current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GNSSs), including the eight- and ten-parameter Klobuchar-like as well as NeQuick models. The ionospheric coefficients of those correction models are calculated from two sets of globally distributed tracking st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s (IGS). Performance of the re-estimated Klobuchar-like and NeQuick coefficients are validated during 2002–2014 over the continental and oceanic areas, respectively. Over the continental areas, GPS TECs derived from 40 ground GPS receivers are selected as reference. The eight-, ten-parameter Klobuchar-like and NeQuick models can mitigate the ionospheric delay by 65.8, 67.3 and 75.0%, respectively. Over the global oceans, the independent TECs derived from Jason-1&2 altimeters are used as reference. The re-estimated ionospheric correction models can mitigate 56.1–66.7% of the delay errors. Compared to the original GPS Ionospheric Correction Algorithm (ICA), performance of those eight-, ten-parameter Klobuchar-like and NeQuick models has improved 3.4, 5.9 and 13.4% during the whole test period, respectively. The methodology developed here takes the advantage of high-quality ionospheric TECs derived from the global network of GNSS receivers. The re-estimated ionospheric coefficients can be used as precise ionospheric products to monitor and assess GNSS broadcast ionospheric parameters an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various single-frequency GNSS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92.
根据目标在运动过程中位置与速度只能连续变化这一事实,提出了杂波环境下基于跟踪微分器的一种多目标数据关联算法.算法利用跟踪微分器得到目标波门内所有量测的位置与速度,通过将其与目标前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的比较来实现在未知杂波环境下的多目标数据关联.该算法直接利用量测数据,不需要目标运动、传感器噪声及杂波的先验统计知识,在目标数已知杂波不很密集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数据关联能力.此算法计算量小、结构简单,与目标状态滤波估计算法完全分离,便于模块化设计和与其他滤波算法结合,易于工程实现.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3.
一种快速制备C/C材料方法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新的C/C材料制备方法--快速化学液气相渗透致密法。利用该技术,采用碳毡作预制体,以两种液态低分子有机物作碳源前驱体沉积时间在3h内,沉积温度在900℃ ̄1100℃范围内可获得密度达1.74g/cm^3的C/C材料。碳纤维表面最大沉积速率可达64μm/h,比传统的等温CVI沉积速率(0.1μm/h ̄0.25μm/h)提高了200倍以上,并初步分析了该技术快速致密多孔预制体的机理。  相似文献   
94.
GH169高温合金孔挤压强化层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术,研究了GH169高温合金孔挤压强化层的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强化层内位错呈现平面状滑移和交滑移混合特征。随距孔边距离的增加,滑移带变得不甚明显,位错胞的直径略有增加。强化层内的孪晶数量很少,孪生不是GH169合金的主要变形方式。在合金中的γ'、γ”及δ相周围,存在着高密度的位错缠结结构;GH169合金具有较大范围的孔挤压强化层,约为3mm的深度  相似文献   
95.
为解决模糊控制器中规则数目随系统变量的个数呈指数增长的问题,利用分层模糊系统设计了一类非线性系统的间接自适应控制器,并证明了所提出的设计方法不但能够保证闭环系统的一致有界性,而且可使跟踪误差收敛到原点的小邻域内.通过对倒立摆控制的仿真研究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
卫星高压气瓶的超高速撞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流星体及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对在轨航天器构成了严重威胁,星上压力容器受空间碎片撞击后所产生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可能导致航天器发生灾难性失效,过早结束其使命。文章通过星上常用气瓶的超高速撞击试验,获取了不同弹丸撞击参数下气瓶器壁的通孔孔径,得到了在弹丸撞击速度为(6.5±0.3)km/s、无防护情况下气瓶器壁的弹道极限,并分析了导致充压气瓶灾难性失效的弹丸直径范围;通过对试验数据拟合,初步建立了弹丸正撞击速度为(6.5±0.3)km/s、无防护情况下气瓶器壁的通孔孔径预测公式,为航天器遭遇空间碎片撞击的风险评估及防护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
为保障卫星的正常在轨运行,地面系统需要对卫星运行状态进行监控预警,其中对卫星各系统的温度监控尤为重要.温度不仅直接反映卫星系统的健康状态,更会对系统器件的性能和寿命造成影响.飞轮作为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重要组件,其温度变化是识别姿态控制系统状态的重要信息.卫星飞轮温度的预测与预警对卫星在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某...  相似文献   
98.
基于AMESim的冲压发动机燃油调节器动态特性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MESim软件仿真平台,建立了冲压发动机燃油调节器仿真模型,对燃油调节器的流量跟随调节特性、入口压力扰动以及油路切换过程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各工况下燃油调节器的稳定性,并提出了改善燃油调节器动态特性的措施。另外,通过利用该仿真模型,对燃油调节器的各种工况进行分析,为结构参数的选取和控制参数的优化研究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
耐高温聚酰亚胺结构胶黏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以苯乙炔基封端的系列聚酰亚胺胶黏剂,研究了分子结构、分子量、固化工艺等因素对其耐热和粘接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成的聚酰亚胺胶黏剂具有优异的耐热和高温粘接性能,对不锈钢试片粘接的剪切强度在316℃下≥10 MPa,在400℃下为3 MPa.  相似文献   
100.
翼型表面粗糙度对结冰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的结冰表面出现微小的凹凸不平,即形成所谓的粗糙度,对飞机气动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考虑表面粗糙度时,针对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建立了热力学模型,同时对只有单个粗糙微元的表面进行了流场计算和表面对流换热效果分析;然后利用边界层积分方法,对某一翼型光滑表面和不同程度的粗糙表面分别进行了流场计算、对流换热系数计算以及结冰冰形的模拟仿真。结果表明:结冰表面粗糙度很大程度增强了表面的对流换热效果,导致在翼型前缘位置结冰厚度更大、冰角突出更为明显并且距离驻点区域更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