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0篇
航空   187篇
航天技术   56篇
综合类   42篇
航天   3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阐述了利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进行航天员舱外活动仿真EVA(Extra Vehicular Activity)的必要性.给出了应用计算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建立的通用失重人体4关节反向运动学与反向动力学模型.选取典型的实例,在对其进行适当简化的基础上,运用通用模型对其进行仿真计算,计算时为考虑失重对人体质量、惯量与力量等参数的影响,对通用模型进行了修正.利用能量比较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当手部的运动轨迹半径与角速度减小、时间延长,髋关节做前驱运动时航天员工作最为节省能量.通过能量比较法计算得到了人体运动时各关节作功最为节省能量的范围.计算方法对航天员舱内外活动仿真及工效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2.
磁悬浮轴承柔性转子系统的转速范围较大,固定的控制参数很难同时保证系统所需的低频和高频特性。本文在一般单神经元PID控制的基础上,将转速信号引入磁悬浮轴承数字控制器,在不同转速段选择不同的学习速率以调节控制参数得到合适的磁悬浮轴承的刚度和阻尼。试验结果表明,变学习速率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能够明显减小转子在各阶临界转速时的振幅,有助于磁悬浮轴承柔性转子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3.
冷山述  陆倜  武装 《航空计算技术》2003,33(4):88-90,93
以提高软件的复用性为目的,提出了一种用C#语言在.NET平台上,通过反射技术和XML配置文件,构造可复用软件体系结构的方案,并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和实现代码。  相似文献   
84.
以物理冶金学理论为基础并参照实验室的实验结果,建立起适合不同热轧工艺条件下发生的奥氏体再结晶现象的计算机模型。采用后插法来测定静态再结晶分数。通过对实测结果与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可知:作者所建奥氏体再结晶模型和实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85.
The cosmic ray ionization source functions which were obtained using a simplified extensive air shower model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eleven year cycle, seasonal and diurnal variations of ionization rate in the low and middle atmosphere. The ionization source function, as a function of the penetrating depth and the energy of cosmic ray particles, is the ionization rate per unit depth for a unit flux of incoming cosmic ray particles with certain energy.The calculation of the eleven year cycle variation of ionization rate in the low and middle atmosphere due to the modulation of galactic cosmic ray intensity by solar activity shows that the amplitude is larger at a higher magnetic latitude and is generally larger at higher altitudes. The relative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 of the ionization peak value (at altitudes near 15 km) is up to 45% in the magnetic polar region. The ionization rate, due to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atmospheric density, varies from several per cent below the ionization peak to several tens per cent above the peak. This seasonal variation of ionization rate reaches 35% at 70 km.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atmospheric densities caused by atmospheric tidal oscillation can produce a diurnal variation of the ionization rate to an amplitude of several per cent at altitudes above 40 km. The diurnal oscillation is less than 1% below 35 km.  相似文献   
86.
依据"人机协作"理念,提出了一种民用飞机驾驶舱人机功能分配的优化方法,即通过人机系统的功能分类及自动化等级划分、飞行阶段任务分解,对操作程序进行重构并采用专家评价的方法对人机功能分配进行优化与评估。该方法对于大型客机驾驶舱人机界面的设计和飞行员操作程序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7.
采用高频感应钎焊方法连接了航天推进系统的异种金属(钛合金与不锈钢)薄壁小直径导管结构,结构的质量和性能远远优于螺栓连接的导管结构.钎焊接头静态拉伸试验发现,银基钎料钎焊的接头承载能力要优于铜基钎料.对静态拉伸断裂接头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银基钎料钎焊的接头区域出现的裂纹仅在钎缝区域萌生和扩展,当裂纹扩展到钎缝与母材的界面位置时停止扩展.铜基钎料钎焊的接头区域的裂纹从3个位置萌生:钎缝2种组织的交界处,钎缝与钛合金、不锈钢的界面.裂纹驱动力主要是由静态拉伸载荷和异种金属钎焊接头失配行为构成的,而裂纹扩展抗力主要与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有关.  相似文献   
88.
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与飞机、发动机的关联参数有限。为准确表达变工况滑油系统的热性能,通过研究发动机轴承腔热性能与转子转速及主流路温度参数的拟合关系,将主机温度、燃滑油参数作为输入,对发动机滑油系统在飞行剖面上典型飞行状态点的热性能参数进行了迭代计算;针对管壳式燃滑油散热器结构及运行特性,计算了散热器换热性能。建立轴承腔和散热器的数学模型;基于系统流动仿真平台,利用内部的二次开发环境编写出C#语言代码,开发出了适用于发动机的轴承生热模型和散热器模型,实现发动机滑油系统与发动机燃油系统及飞机热管理系统的联合计算;在航空发动机、飞机变工况输入条件下,进行滑油系统、发动机整机及飞发一体化的变工况热性能迭代计算,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误差小于5%,可较准确地反映变工况条件下的热管理相关参数,为飞发一体化热管理联合仿真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89.
双丙酮丙烯酰胺在碳纤维表面的电聚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碳纤维表面的粘附能力,对活性烯类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DAA)以及与丙烯酸(AA)组成的双组分体系在碳纤维表面的电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经过电聚合的碳纤维制成的复合材料层板(CFRP)的层剪强度(ILSS),分别由未经处理的45.5MPa提高到70.36MPa和81.24MPa.对电聚合反应机理以及电聚涂层作为纤维/基体的中间层的缝合作用进行了讨论.单体溶液中加入自由基捕捉剂电聚涂层的形成严重受阻,这个现象证明DAA电聚合机理是自由基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90.
 用三步显式格式时间推进求解物理空间曲线网格上有限体积离散的Euler方程,数值模拟一种战斗机外形的涡流场.计算的机翼表面压力分布与实验符合较好,用Euler方程捕获到机翼前缘分离涡(主涡)及翼面上的二次分离涡.Euler方程解中出现的二次涡可能是逆压梯度、尖锐边缘和人工粘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流谱与实验定性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