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3篇
  免费   828篇
  国内免费   328篇
航空   2031篇
航天技术   413篇
综合类   237篇
航天   61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以凌阳SPCE061A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并制作了一款具有温度设定灵活、数字显示及语言播报功能的水温控制器,通过PID控制算法产生脉宽调制波,提高了控制精度。实践表明:该水温控制器达到了设计要求,有一定的实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2.
长距离的复杂测量系统中,由于传输通道不同,引入的传输延迟时间变化不同,导致原有时间关系的误差引入。介绍了几种可行的系统误差测量方法,以消除系统误差对信号间时间关系的影响,同时达到检验测试系统安排是否存在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43.
飞机装配日趋向站位式、脉动化总装生产线方向发展。装配分离面的选择对飞机脉动总装生产线建设至关重要。通过分析直升机装配流程特点,探讨直升机结构分离面选择的利弊,研究直升机装配分离面对站位化总装生产线建设的影响,归纳了站位化总装生产线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直升机总装生产线建设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4.
于雪晖  王盾  李周  赵鸿娟 《航空学报》2019,40(5):322507-322507
提出一种面向未来卫星在轨应用的闭环物理高精度时间同步方法。比较了所提方法与其他时间同步方法的区别与优势,建立了远程系统时间同步基本模型与误差传递模型,基于双向测距和时间传递技术分析了高精度钟差获取原理,给出了时钟调整环路的时域频域参数依赖关系。完成了高精度时间同步地面试验系统构建,测试了开环非调钟状态下钟差测量精度误差、闭环调钟状态下时间同步准确度误差以及长时运行情况下的时间同步监测结果。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优于1 ns量级的时间同步,为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5.
从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实际出发,分析国内外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局限性,论述用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然后从监测监控系统的结构角度,分析煤矿监控系统现阶段的发展主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最终提出相应的信息数据集成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6.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MCS自动测控系统,可以直接获取ECU产品中的核心数据,修改重要参数,并且可以更新ECU程序,为ECU的自主研发提供了检验支持。ECU系统的控制程序使用Ec lipse3.5.2+w indowbu ilder开发具有友好人机交互界面的MCS主机端平台控制软件,使得数据的显示控制以及解析更加直观简明。实测结果显示,MCS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减少了ECU国产化的工作量,加快了ECU的研发进程。  相似文献   
47.
由于空间激光通信系统的信道状态和链路捕获跟踪的不确定性,多种形式的信道纠错编码技术正被广泛发展研究。结合空间激光通信链路中误码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选择合适的编码方案进行分析。通过仿真实验可知,对于在大气结构参数为1.5×10~(-14) m~(-2/3)、风速为20 m/s的空地激光链路的环境下,在系统数据速率为2 Gbit/s、要求误码率为10~(-6)时,LDPC码结合交织码相对未编码系统有3 dB的等效编码增益,LT码相对未编码系统有3.8 dB的等效编码增益。提供了一种能快速生成、扩展和校验的编码和交织实现方法,以抵抗大气湍流的快速变化对系统性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TC4钛合金蒙皮骨架结构焊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9.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EMA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attractive in the field of more electric aircraft because of their outstanding benefits, which include reduced fuel burn and maintenance cost, enhanced system flexibility, and improved management of fault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However,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ion raises specific issues when being used for safety-critical aerospace applications like flight controls: huge reflected inertia to load, jamming-type failure, and increase of backlash with service due to wear and local dissipation of heat losses for thermal balance. This study proposes an incremental approach for virtual prototyping of EMAs. It is driven by a model-based system engineering process in order to enable simulation-aided design. Best practices supported by Bond graph formalism are suggested to develop a model’s structure efficiently and to make the model ready for use (or extension) by addressing the above mentioned issues. Physical effects are progressively introduced, and the realism of lumped-parameter models is increased step-by-step. In particular, multi-level component models are architected to ensure continuity betwee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The models are implemented in the AMESim simulation environment, and simulation response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how they can be used for preliminary sizing, control design, thermal balance verification, and faults to failure analysis. The proposed best practices intend to provide engineers with fast, reusable, and efficient means to assess performance virtually and enhance maturity, performance, and robustness.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