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27篇 |
免费 | 1320篇 |
国内免费 | 47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016篇 |
航天技术 | 682篇 |
综合类 | 402篇 |
航天 | 101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7篇 |
2024年 | 110篇 |
2023年 | 170篇 |
2022年 | 260篇 |
2021年 | 262篇 |
2020年 | 221篇 |
2019年 | 224篇 |
2018年 | 241篇 |
2017年 | 250篇 |
2016年 | 188篇 |
2015年 | 197篇 |
2014年 | 177篇 |
2013年 | 250篇 |
2012年 | 255篇 |
2011年 | 272篇 |
2010年 | 261篇 |
2009年 | 266篇 |
2008年 | 240篇 |
2007年 | 227篇 |
2006年 | 229篇 |
2005年 | 177篇 |
2004年 | 138篇 |
2003年 | 115篇 |
2002年 | 103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59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31.
为进一步拓宽凹腔驻涡值班稳定器在低温、高速来流条件下的点熄火边界,提出了一种利用高温燃气预热、预混供油的蒸发式凹腔驻涡值班稳定器。研究了蒸发式凹腔驻涡值班稳定器的流动特性、燃油分布特性及点火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蒸发式凹腔驻涡值班稳定器的掺混腔和凹腔内部形成的涡系结构为低温、高速来流下的点火和燃烧提供了有利条件。凹腔驻涡区的气相油雾沿流向分布均匀,沿周向从稳定器对称子午面最富递减到相邻稳定器中间面最贫。在相同来流温度下,蒸发式凹腔驻涡值班稳定器的贫油点火和熄火当量比均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低温(600K)、高速(100~200m/s)来流条件下,相比于蒸发式Z形值班火焰稳定器和常规薄膜蒸发式火焰稳定器,蒸发式凹腔驻涡值班稳定器贫油点火当量比能分别降低5.5%和30%;其贫油熄火当量比能分别降低37.4%和48.8%。 相似文献
332.
一种基于语义的Ontology映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 n to logy映射是实现异构O n to logy互操作的有效方法,目前的O n to logy映射主要采用句法方法,而很少采用语义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的O n to logy映射方法,该方法考虑了O n to logy中的概念属性,采用概念名称相似性、概念属性集合相似性、相关概念集合相似性等确定O n to logy之间的语义映射关系;采用语义半径提高了语义映射方法的灵活性。试验分析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映射的准确率和查全率在90%以上,准确率和查全率均优于S-M atch方法。该方法已在基于知识需求的主动式知识系统原型中实现,并在某研究所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333.
建立了考虑弹性桨叶、刚性小翼的旋翼气动弹性分析模型和旋翼载荷计算方法.以广义质量和广义力的形式描述小翼惯性力和气动力对系统的影响,以非定常/动态失速模型计算剖面气动力,结合基于实验数据修正的组合气动模型计算带小翼部分的剖面气动力,集成大变形桨叶模型考虑弹性变形的非线性,以力积分法计算桨叶剖面振动载荷.通过计算分析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建立的气动弹性模型和载荷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桨叶结构模型精度很高,气弹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旋翼的振动载荷,挥舞弯矩平均误差控制在9.1%,使用修正的小翼气动模型能有效提高小翼运动时桨叶振动载荷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334.
CDMA网络的建设过程中由于规划、硬件问题、软件参数设置等造成个别地区通话质量差、掉话率高等问题,网络优化人员可以通过后台参数分析、后台信令分析、现场测试等辅助手段排除网络故障。在故障发生地点通过现场定点测试定位故障是处理此类用户故障投诉的较好方法。论文尝试通过测试软件CQT定点测试法分析CDMA网络中典型掉话故障。 相似文献
335.
改进一次二阶矩(AFOSM)法是一种基于功能函数梯度的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鉴于其对隐式函数的梯度较难求解,提出了一种基于Kriging模型梯度解析解的AFOSM方法,利用Kriging代理模型的解析表达式推导得到功能函数对输入变量的梯度解析解,为AFOSM中设计点的确定提供高精度的梯度信息。通过Kriging与AFOSM的结合,很好地解决了基于有限元模型的隐式情况下梯度计算量相当大、可靠性分析难的问题。数值与工程算例验证了所提Kriging梯度解析解的较高精确性,同时验证了所提基于Kriging解析解的AFOSM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的正确性与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336.
分别建立了新型低能耗N2-NO系统的单电极尖端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非热等离子体NO还原实验系统,通过实验研究了电极极问电压V和尖端距离lg以及Al2O3,CaO,MgO,玻璃等不同介质阻挡对活性N原子产生及NO还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NO还原率随尖端距离lg的增大而先增后减,随极间电压Vm和气体停留时间t的增大而增大,尖端距离lg是决定电极之间的电场强度Eg和气流停留时间t的关键几何变量。利用活性N原子的产生条件解释了放电外轮廓直径及电场强度随尖端距离lg变化的消长规律。不同阻挡介质所形成的气体放电的电场强度不同,提供给活性粒子的能量也不同,从而对NO还原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单电极尖端放电NO还原特性的研究结果对介质阻挡放电NO还原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37.
为解决微纳聚合体卫星变构过程中,聚合体各部分之间的动力学耦合导致的卫星整体姿态翻转或紊乱,提出了一种对称式变构规划算法。首先建立了铰链约束下的漂浮基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重构过程中各运动模块对本体姿态的影响,提出当每两个运动模块位置与转动方向满足对称性条件时,两者对本体姿态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基于上述理论,在A*算法中引入最优分配度量和对称性判定,设计了并行对称重构规划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规划算法可实现重构过程中多模块并行、对称运动,重构过程总步数较少,运动模块对本体姿态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338.
表面平整化技术是半导体工业的关键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半导体芯片集成技术的发展,针对多层立体布线的IC全局平坦化技术,介绍了代表当今平整化技术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一些技术会取代传统的CMP技术而成为IC产业的主导技术之一;叙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的发展对全局平整化的具体要求;对传统的CMP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当今主流的IC平整化技术的原理、性能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39.
340.
电连接器作为飞机上重要的元件,电连接器的安全工作已经是飞机安全的生命线.针对提高电连接器可靠性的要求,研究了航空电连接器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通过ANSYS Workbench的静力学模块对插拔应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插拔过程得到插拔力、接触压力、簧片变形量曲线.通过COMSOL对接触界面粗糙度对接触电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