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5篇 |
免费 | 478篇 |
国内免费 | 19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349篇 |
航天技术 | 808篇 |
综合类 | 286篇 |
航天 | 4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60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66篇 |
2017年 | 51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88篇 |
2013年 | 83篇 |
2012年 | 107篇 |
2011年 | 123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146篇 |
2008年 | 176篇 |
2007年 | 94篇 |
2006年 | 88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72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69篇 |
1999年 | 99篇 |
1998年 | 93篇 |
1997年 | 61篇 |
1996年 | 88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82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33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7篇 |
1976年 | 5篇 |
197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952.
953.
复杂水底环境和自主潜航器(AUV)机动会造成Doppler测速仪(DVL)速度测量结果中出现粗差,提出一种检测DVL速度粗差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侧扫声纳图像数据,结合SIFT特征匹配算法求取声纳图像的边缘特征点。根据声纳图像成像原理,计算出每一帧图像相对上一帧图像对应特征点像素的横向平移量;结合特征像素平移量与AUV实际横向位移的比例尺度关系以及声纳侧扫周期推算出AUV侧向速度。该侧向速度用于检测水下组合导航中DVL的速度粗差,在几十米水深的浅水区,该方法能够检测并剔除出大于0.2m/s的DVL侧向速度粗差,显著减小DVL前向速度误差。算法可实时实现,改善AUV水下组合导航性能。 相似文献
954.
利用熔盐反应法在Cf/SiC复合材料表面锆金属化的基础上,用TiCuZrNi非晶钎焊箔实现Cf/SiC复合材料与Nb合金钎焊连接.研究发现Cf/SiC复合材料表面Zr金属化层主要的物相为Zr、Zr3O、ZrC和Zr2Si;钎料对Zr金属化层的润湿性良好,钎料中活性元素Ti向Cf/SiC复合材料一侧明显扩散并发生化学反应,实现了钎料与Cf/SiC复合材料的良好键合,并且可以深入Cf/SiC复合材料孔隙形成\"钉扎\"效应;接头剪切强度达124 MPa,750℃热冲击5次后剪切强度达70 MPa;断裂部分发生在Cf/SiC复合材料与钎料界面处,部分位于Cf/SiC复合材料近缝区. 相似文献
955.
采用粉末包埋法对电子束物理气相(EB- PVD)制备钛合金薄板在620℃分别进行6h渗铝及铝硅共渗,采用XRD、SEM等对EB- PVD制备钛合金薄板显微组织以及粉末包埋法渗铝及Al- Si共渗后的钛合金薄板显微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晶合金可以在620℃实现渗铝和铝硅共渗.渗铝层的相结构主要为Al3 Ti相,但由于渗层Al3 Ti相为脆性相,在渗后冷却过程中热应力的作用下,易产生裂纹.铝硅共渗层的相结构主要为Al3 Ti和Ti5 Si3相,由于Si存在渗层中,渗层中不存在裂纹. 相似文献
956.
957.
在Al-50wt% Si合金切削加工过程中,铝基体发生塑性变形而增强相硅颗粒发生脆性破坏,极易产生裂纹、崩边、毛刺等缺陷,属于一种典型的难加工材料。本文针对Al-50wt% Si合金钻孔质量差的问题,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Al-50wt% Si合金进行干式钻削,开展孔壁形貌和棱边缺陷研究。结果表明,当钻头进给量为0.08 mm/r时,切削速度从30 m/min增加到70 m/min,轴向力增加了15.8%,孔壁表面粗糙度增加了19.8%。低切削速度下孔出口棱边形貌以颗粒脱落、毛刺为主,随着切削速度增加,孔出口棱边形貌以基体韧性断裂为主,孔出口棱边缺陷的径向宽度增大;当钻头切削速度为50 m/min时,进给量从0.04 mm/r增加到0.12 mm/r,轴向力整体上增大了74.3%,孔壁表面粗糙度增大了50.2%,低进给量下孔出口侧出现凸起变形和基体韧性断裂现象,随着进给量增加凸起变形减少,孔出口棱边缺陷的径向宽度先减少后增大,在进给量为0.08 mm/r时获得最小径向宽度。 相似文献
958.
研究了LF3铝合金管无模电磁胀形工艺及不同工艺参数对胀形形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放电能量、不同材料的保护管、放电频率及管坯成形长度对胀形形状有着显著影响 ,通过调整和选择上述工艺参数 ,可以控制圆管的胀形形状。成形管的中部形状为圆筒状 ,随着变形能量和频率增大 ,成形管径向变形也随之增大 ,而管坯端口处则随着保护管材料电阻的增大 ,口部由锥形向喇叭形变化。管坯成形长度对制件形状的影响表现为成形长度增加 ,制件中部圆筒状长度也增加 ,而端口部均呈尺寸大致相同的锥形或喇叭形。当管坯成形长度大于 40mm时 ,在成形能量相同的条件下 ,制件在管坯端口和固定器附近的变形几乎一致 ,而与成形长度无关 相似文献
959.
本文用两维半MHD数值模型,模拟研究了不同间距的两扰动源所产生的激波在行星际空间黄道面内的相互碰撞过程。在内边界(18R_s),两扰动中心的间距取为24°、36°、48°、54°、72°、120°,模拟了两激波速度均为1000km/s和2000km/s两种情形。结果表明:1.速度为1000km/s的两中等激波,相距24°时,在1AU以内强烈相互作用而汇合成一新激波;相距36°时,在1AU附近发生汇合,但尚可分辨;相距48°时,在1AU以内有相互作用,但可近似认为是独立传播的;相距72°时,将独立向前传播。2.速眨为2000km/s的两强激波,相距≤48°时,将强烈汇合成一新激波;相距54°时,在1AU附近产生汇合,但尚可分辨;相距72°时,相互作用不足以汇合成新的激波;相距120°时,其传播相互独立地进行。并给出了上述情形下两激波汇合的时间和位置,详细比较了汇合激波与相同能量的单激波的等离子体特性。 相似文献
960.
Jain Y.K. Alex T.K. Kalakrishnan B. 《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1980,(2):233-238
The accuracy of presently available IR horizon sensors is not sufficient to meet the stringent attitude sensing and control requirements for future remote sensing and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The different sources of error in a horizon sensor are analyzed. The accuracy of the sensor is presently limited by the detector noise. Use of HgCdTe in place of an immersed bolometer detector, which is used in conventional horizon sensors eliminates many of the errors. Hence, it is possible to design an ultimate IR horizon sensor whose accuracy is limited only by the uncertainty of the Earth horizon. Comparison of performances of the two types of detectors for horizon sensing is given and possible configurations of sensor using this detector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