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78篇
航空   386篇
航天技术   114篇
综合类   57篇
航天   14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51.
Xi Liu  K.D. Kumar 《Acta Astronautica》2011,68(11-12):1847-185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ormation keeping problem for multiple spacecraft in the framework of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NCSs). A continuous-time representation of the NCS is considered for the tracking control of relative translational motion between two spacecraft in a leader–follower form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ommunication constraints and system uncertainties. Model-based control schemes are presented, which employ state feedback (when the relative position and velocity vectors are directly measurable) and output feedback (when velocity measurements are not available), respectively, to guarantee input-to-state stability (ISS) of the system. The stability conditions on network transfer intervals are derived as simple eigenvalue tests of a well-structured test matrix. The results are then extended to include network communication delay.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ol scheme ensuring high formation keeping precision and robustness to nonlinearities and system uncertainties. The proposed controllers are robust not only to structured uncertainties such as system parameter perturbations but also to unstructured uncertainties such as external disturbances and measurement noises.  相似文献   
552.
梁曦 《空间电子技术》2011,(4):29-31,49
文章提出了利用帧差分法和背景差分法结合块匹配对运动目标进行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实现简单、速度快。块匹配方法的引入有效地抑制了光照变化和背景扰动的影响,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自适应性。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满足运动目标的实时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553.
由分块矩阵的奇异值不等式关系,给出了初猜值γ0、λ0的对半求解法,在此基础上直接给出带参数的Riccati方程迭代求解法。用此方法对涡喷发动机不确定性系统设计了控制器,并在发动机气动热力学非线性模型上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控制系统能够取得满意的鲁棒性能、抗干扰性能和伺服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554.
采用3层结构理论对新一代航管信息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对系统研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3层结构的物理实现、基于部件的应用开发、OLE、WindowsSocket、数据实时同步和访问控制等的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给出了系统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55.
556.
高亚声速大弯角轴流压气机平面叶栅损失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熙  刘波  马乃行 《推进技术》2015,36(9):1302-1308
基于亚声速叶栅设计点损失预估模型,结合无粘S1流场与附面层迭代计算发展了一套计算大弯角轴流压气机平面叶栅流场程序。增加弯度比分布及最大厚度修正得到设计点损失预估模型,采用马赫数修正后的叶栅有效工作范围得到一套大弯角叶栅全工况损失预估模型。分析了轴向密流比在实验中对叶栅损失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S1流场计算程序与修正后的损失预估模型均能准确地预估出大弯角叶栅设计点损失系数,误差分别小于0.006与0.004。非设计点损失模型能有效地预估得到叶栅有效工作范围内的损失随攻角的分布。初步验证了损失模型对高亚声速大弯角平面叶栅损失系数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57.
崔云先  高富来  朱熙  苏新明  殷俊伟 《航空学报》2020,41(12):424097-424097
飞行器以高超声速飞行时瞬间温升可达1 600℃以上,为了保证飞行器的可靠和运行安全,准确实时测量热防护系统表面温度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高温环境实时测温的技术难题,结合磁控溅射技术和陶瓷烧结技术,提出了一种引线和传感器基底一体化的微小型高温薄膜温度传感器结构。采用高温检定炉对传感器陶瓷基底的高温绝缘性进行了测试,并使用多种微观形貌表征方法对传感器主要结构材料进行筛选,得到薄膜温度传感器制备所需的最佳材料组合。进行了薄膜温度传感器静态标定和综合性能高温考核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传感器灵敏度、重复性的变化与标准热电偶基本保持一致,在实际环境温度低于1 500℃时,传感器测量误差不超过4‰,可在1 200℃高温环境中连续准确测温6 h以上,且测温上限高达1 800℃,验证了该传感器在高温环境中进行测温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航天器表面温度测量和热防护系统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8.
带培管制学员是一个需要耗费教员大量心力的工作,缺乏经验和技能的学员是工作中主要的风险源。管制教员一方面需要严密监控学员,及时制止学员的失误;另一方面又要掌握合适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员,使其尽快掌握正确的工作技巧,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带培方法的研究是每一个管制教员必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59.
单组元肼催化分解推力室催化剂床冲蚀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奚林生 《上海航天》1997,14(3):28-30
分析了单组元肼催化分解推力室工作过程中产生催化剂床冲刨的现象的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消除该现象的措施。试验结果证实了这些措施是有效的,并使推力室性能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60.
融合多传感器数据的发动机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子强  司小胜  胡昌华  王玺 《航空学报》2019,40(12):223312-223312
针对基于单一传感器数据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存在数据利用率低和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多传感器数据的发动机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将多个传感器数据融合成一个复合健康指标来表征发动机的退化性能,采用线性维纳过程对复合健康指标进行退化建模,通过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确定模型参数,进而得到发动机的预测寿命。为了确定融合系数,提出了一种利用真实寿命与预测寿命的预测均方误差最小化的方法。融合系数确定后,基于训练发动机历史寿命数据,确定出模型参数的离线估计值;然后利用Bayesian公式,同时结合发动机的实时监测数据与参数的先验分布对模型参数进行实时更新,接着在首达时间的意义下推导出剩余寿命的概率分布,进而实现了发动机的剩余寿命在线预测。最后,选择商用模块化航空推进系统仿真数据集进行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基于单一传感器的方法,论文所提方法能够提高剩余寿命预测的准确性,其剩余寿命预测的相对均方误差降低了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