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6篇
  免费   731篇
  国内免费   381篇
航空   1968篇
航天技术   433篇
综合类   317篇
航天   91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学习<模拟电路>课程,从几个方面帮助学生解惑,化难为易,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章可寻,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22.
张健  戴金海 《宇航学报》2007,28(1):167-170,208
伴随卫星回收是伴星应用中的一项主要技术。航天任务需求对伴星回收问题不仅提出了最省燃料要求,而且提出了最小时间要求。本文设计了一条稳定的燃料-时间优化回收轨道。从相对运动的Hill方程出发,给出伴星回收问题描述,阐述回收轨道设计思想及稳定回收条件,提出一种有效的螺旋式回收策略,探讨参数确定方法,并对回收轨道的特点和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研究了燃料消耗量与回收时间及初始相位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螺旋回收策略,可以保证伴随卫星快速、稳定回收,且能在燃料消耗量与回收时间之间寻求最佳折衷。  相似文献   
23.
王学德  伍贻兆  夏健 《宇航学报》2006,27(Z1):126-131
研究了过渡流域三维热化学非平衡流动DSMC方法实现的过程.以四面体非结构网格为基本单元,提出一种新型的高效搜索算法,该算法不仅可以快速跟踪模拟分子在网格之间的迁移,而且可以准确判别分子与物面是否相互作用,避免了原有算法中分子表面反射的非确定论判据.设计了适合三维DSMC方法的动态局部时间步长技术,节约了计算时间.将碰撞距离的思想引入到非结构网格上来,有效地消除了网格尺度小于三分之一平均自由程的限制.利用Foaran90的动态分配内存技术编制了适用于任意外形的通用计算程序.最后对全尺寸航天飞机高超声速绕流进行了数值试验,计算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及高效性.  相似文献   
24.
大型柔性整流罩抛罩多体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董寻虎  骆剑 《上海航天》2005,22(5):28-33
在考虑结构弹性变形、空间大范围相对运动,以及弹性运动与刚体运动耦合的基础上,建立了运载火箭整流罩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MSC.NASTRAN和ADAMS软件仿真模拟了新一代大运载火箭整流罩不同设计方案的地面分离,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整流罩的多个仿真模拟分离参数与试验值较为接近,证明本文的整流罩抛罩多体动力学仿真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25.
提出了一种组合敏感器定姿算法,针对卫星上同时装备有磁强计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情况,利用两者的测量信息,在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基础上,对两者信息融合定姿算法进行了设计和仿真,旨在提高卫星自主定姿精度和可靠性,结果表明,组合定姿算法使姿态确定的精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6.
本文对声重波激发的Spread-F扰动的非线性制约方程的拓扑特性进行了定性讨论和数值计算.研究了Spread-F的混沌特征及参数范围.结果表明声重波在不同条件时对Spread-F的激发作用有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27.
Chinese scientists studied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space life science and achieved success in the area during 2000-2001. Space biological experi 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orbit and the results of ground studies on protein crystallization, space radiation, space motion sicknes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s of simulated weightlessness on the brain-function, the car diovascular, endocrine hormones, immunity, skeletal and muscle systems were presented. In addition, gravity medicine and space environment medicine, as well as countermeasures to space deconditioning, such a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also reported.  相似文献   
28.
KuaFu Mission     
The KuaFu mission-Space Storms, Aurora and Space Weather Explorer-is an "L1+Polar" triple satellite project composed of three spacecraft: KuaFu-A will be located at L1 and have instruments to observe solar EUV and FUV emissions, and white-light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and to measure radio waves, the local plasma and magnetic field,and high-energy particles. KuaFuB1 and KuaFu- B2 will bein polar orbits chosen to facilitate continuous 24 hours a day observation of the north polar Aurora Oval. The KuaFu mission is designed to observe the complete chain of disturbances from the solar atmosphere to geospace, including solar flares, CMEs, interplanetary clouds, shock waves, and their geo-effects, such as magnetospheric sub-storms and magnetic storms, and auroral activities. The mission may start at the next solar maximum (launch in about 2012), and with an initial mission lifetime of two to three years. KuaFu data will be used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space weather phenomena, and will be used for space weathe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 purposes. The overall mission design, instrument complement, and incorporation of recent technologies will target new fundamental science,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processes underlying space weather, and raise the standard of end-to-end monitoring of the Sun-Earth system.  相似文献   
29.
南极长城站电离层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长城站夏季电离层日变化具有Weddell海异常现象.本文利用一个一维时变理论模式,对长城站夏季电离层f0F2和hm日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我们讨论了中性风和顶部输运通量对f0F2和hm的影响,认为模拟计算得到的f0F2值比实测值要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国际参考电离层给出的上边界值偏大.文章最后介绍了一个获得实际的f0F2和hm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2000年4月6-8日磁暴期间电离层TEC观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利用北京、乌鲁木齐、武汉GPS观测数据计算的垂直总电子含量,分析了发生于2000年4月6-8日磁暴期间观测区域的电离层状态。结果表明,在4月7日北京时间0200-0700之间,在中、低纬地区出现了较弱的电离层负相暴,与前一日相比,最大TEC之差在-8TECU左右;在北京时间0700之后,在较高纬度地区开始出现强列的电离层负相暴,并且该负相暴随着时间逐渐增强;但在北京时间0700-0900之间,在低纬地区出现了电离层正相暴。在定时间内较高纬度地区的负相暴逐渐增强并向南移动而低纬地区的正相暴经历了增强到减弱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