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2篇
  免费   1158篇
  国内免费   1279篇
航空   5397篇
航天技术   2795篇
综合类   1132篇
航天   260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466篇
  2012年   536篇
  2011年   609篇
  2010年   644篇
  2009年   697篇
  2008年   673篇
  2007年   550篇
  2006年   468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335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348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369篇
  1998年   358篇
  1997年   303篇
  1996年   246篇
  1995年   247篇
  1994年   283篇
  1993年   193篇
  1992年   203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84篇
  1984年   79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77篇
  1981年   73篇
  1980年   19篇
  1978年   31篇
  1975年   24篇
  1974年   16篇
  1973年   16篇
  1972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分析机载合成孔径雷达运动目标成象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动目标成象的前置滤波方法,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前置滤波后进行参数估计的后处理形成,该方法基于时间-频率联合分析法,能得到运动目标的精细成象结果,计算机模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2.
介绍了一种机载多目标跟踪数据处理器的实现算法.这个处理器是用专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TMS320C30实现的,其输入的观测数据是由雷达视频回波信号经过数据采集、信号检测和目标参数提取后得到的测量数据.在实验室环境下,当信噪比为3:1时,此数据处理器在100km距离处的滤波估计误差为50m,方位估计误差达到半功率波束度宽的.  相似文献   
993.
空间等离子体导致高电压太阳阵的电流收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一种能方便计算空间等离子体引起高电压太阳阵(HVSA)电流收集的理论统计模式,通过对物理过程分析认为空间等离子体致HVSA的功率损耗对HVASA的设计是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994.
圆度误差评定中两个实际问题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在用计算机评定圆度误差时,最小二乘圆圆心参数α的准确计算方法和判别MCC的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5.
在精密GPS测量中,大气折射改正误差是最大的误差源之一。研究大气折射理论,建立更加符合实际的模型,推导精确的改正公式,已成为GPS测量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文章对大气层折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新的大气层模型,推导出了新的更精确的折射改正公式  相似文献   
996.
在中国返回式卫星上进行了一台双温区空间晶体生长炉的搭载试验,成功地实现了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碲镉汞晶体的布里支曼生长,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文章介绍了这种晶体炉的设计和空间试验的过程;分析了回收样品的主要测试结果;并对空间材料加工装置的设计和一些相关工艺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7.
提出了自相关监视(ADS)系统(机载部分)的一种设计方案.该方案包括ADS系统多信息源的处理、ADS信息机内传输及ADS信息在空地子网络中的传输.  相似文献   
998.
999.
Using the GPS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data at Hainan station (19.5°N, 109.1°E) in the eastern Asia equatorial regions and relevant ionospheric and geomagnetic data from July 2003 to June 2005, we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L-band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activity over this region to different strong magnetic storm conditions (Dst < −100 nT) during the descending phase of the solar cycle. These strong storms and corresponding scintillations mainly took place in winter and summer seasons. When the main phase developed rapidly and reached the maximum near 20–21 LT (LT = UT + 8) after sunset, scintillations might occur in the following recovery phase. When the main phase maximum occurred shortly after midnight near 01–02 LT, following the strong scintillations in the pre-midnight main phase, scintillations might also occur in the post-midnight recovery phase. When the main phase maximum took place after 03 LT to the early morning hours no any scintillation could be observed in the latter of the night. Moreover, when the main phase maximum occurred during the daytime hours, scintillations could also hardly be observed in the following nighttime recovery phase, which might last until the end of recovery phase. Occasionally, scintillations also took place in the initial phase of the storm. During those scintill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nighttime magnetic storms, the height of F layer base (h’F) was evidently increased. However, the increase of F layer base height does not always cause the occurrence of scintillations, which indicates the complex interaction of various disturbance processes in ionosphere and thermosphere systems during the storms.  相似文献   
1000.
为分析自然对流对相变材料熔化过程的影响,建立了二维瞬态、固/液相统一的控制方程,采用SIMPLE算法对底部加热、顶部冷却的方腔内相变材料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了方腔内温度场和速度场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自然对流使液相区等效导热系数增大;随着固液界面向上移动,液相区自然对流逐渐增强,流动状态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