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0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378篇
航空   1252篇
航天技术   637篇
综合类   434篇
航天   5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基于增量式路标表观学习的移动机器人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景图像中,机器人参考定位的路标表观受到畸变、观察视角、路标尺度变化以及环境亮度的影响,致使基于全景视觉的机器人自主定位存在着许多难点有待解决.提出增量式的路标表观学习方法,准确估计路标的表观变化,并为基于粒子滤波的机器人定位过程提供准确的观测信息.增量式路标学习过程利用增量式概率主元分析为理论工具,将不同视角的路标表观的主元特征表示成不断自主更新的特征基底,为计算观测量与路标真实表观的相似度提供了实现途径和理论依据.该学习算法能够被集成到带有重采样的贯序权值采样粒子滤波算法过程中,实现了全景视觉机器人的精确自主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定位误差小,计算量小,执行效率高,对全景图像中的各类干扰均不敏感.  相似文献   
952.
主/被动联合多基地航空搜潜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航空搜潜为背景,建立了多基地声纳搜潜范围模型、单机吊放声纳和浮标的主/被动联合多基地搜潜模型、潜艇运动模型,并以此为基础,仿真分析了潜艇初始航向、海洋环境噪声、搜索样式等因素对主/被动联合多基地搜索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吊放声纳与浮标组成多基地航空声纳对目标进行搜索,可节约搜索时间,有效提高搜潜效率,其中潜艇初始航向角度对单机吊放声纳和浮标的联合搜索概率影响较小,海洋环境噪声的变化对单机吊放声纳和浮标的联合搜索概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53.
飞行载荷分析中综合考虑了结构大变形的几何非线性效应以及曲面气动力效应.飞机结构由相互连接的可以表征任意变形的几何非线性欧拉梁表示,升力面由展向以及弦向分布的涡环网格表示.计算时通过曲面网格动态跟踪结构的变形不断修改气动力影响系数矩阵,反复迭代求解气动力和结构变形直至结构变形收敛.给出了风洞试验机翼模型以及无约束定常平飞模型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在小变形阶段该方法与线性计算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非线性效应不明显;大变形阶段由于曲面气动力的非线性效应,计算结果与线性方法的有显著差别.分析表明该方法在大变形阶段的计算结果比线性结果更为合理,数值计算时间短,适合于工程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954.
水上行走机器人仿生水黾,利用腿部产生的表面张力在液体表面站立和行走.通过静力学分析可计算机器人载重能力,并给出腿部形状设计准则.建立了水上行走机器人支撑腿的静力学模型,分析了表面张力最大值条件即水面打破条件,提出了腿部支撑力及其最大允许入水深度的计算方法.采用该方法,使用Matlab计算得到了几种不同材料的表面张力与接触角关系曲线,计算了几种材料支撑腿的支撑力及其允许入水深度的最大值,并通过与实验数据相比较,验证了计算方法和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55.
针对低温光学系统自身辐射与红外探测器比探测率(D*)的关系,从红外辐射基本理论入手,建立了光学系统工作温度与背景限红外探测器D*之间的关系模型。由此计算出了典型四反光学系统不同工作温度下、不同谱段的背景限红外探测器D*值,综合考虑探测器处于非背景限情况,得出相关曲线;总结出了背景限红外探测器与光学系统工作温度之间关系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56.
宇航用元器件锡晶须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锡晶须的研究历史,将锡晶须的研究归结为三个阶段:早期对锡晶须现象的研究、锡晶须生长机理的研究和减缓锡晶须生长方法的研究。比较了锡晶须长度及密度的测量方法。总结了目前抑制锡晶须生长的方法:在不同基底材料上采用不同厚度镀锡层;使用Ni、In等阻挡层;对镀层表面进行热处理和回流处理;避免使用纯锡镀层,镀层合金化;在镀层表面覆盖保形涂层。  相似文献   
957.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tandem cascade constructed to tackle the thorny problem of designing the high-loaded stator with a supersonic inflow and a large turning angle.The front cascade adopts a supersonic profile to reduce the shock wave intensity turning the flow into subsonic,while the rear cascade adopts a subsonic profile with a large camber offering the flow a large turning angle.It is disclosed that the losses would be minimized if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rear cascade lies close to the pressure side of the front cascade at a distance of 20% pitch in pitch-wise direction without either axial spacing or overlapping in axial direction.The 2D numerical test results show that,with the inflow Mach number of 1.25 and the turning angle of 52°,the total pressure loss coefficient of the tandem cascade reaches 0.106,and the diffusion factor 0.745.Finally,this article has designed and simulated a high-loaded fan stage with the proposed tandem stator,which has the pressure ratio of 3.15 and the efficiency of 86.32% at the rotor tip speed of 495.32m/s.  相似文献   
958.
先进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先进飞机的研制与生产对焊接技术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在解决航空制造技术关键问题时,焊接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如减轻结构重量、提高结构性能等,焊接技术已由原来的辅助制造工艺演变成为飞机制造中的关键技术;另一方面,焊接技术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也为新型先进飞机的结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959.
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早春"倒春寒"气候特点,研究了"齐苗快"和灌溉对芽期人工低温下直播水稻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齐苗快"浸种结合湿润灌溉有利于提高芽期低温后精量穴直播水稻的幼苗质量.与清水浸种相比,"齐苗快"浸种处理能显著降低湘早籼24号和株两优2号的株高和叶片质膜透性,提高2种水稻品种的叶龄、茎基宽、苗高干质量、总根体积、顶1叶SPAD值;与淹水灌溉相比,湿润灌溉能显著提高2种水稻品种的成苗率,并降低其质膜透性.  相似文献   
960.
刘辰  徐家文  赵建社  吴锐 《航空学报》2010,31(3):650-654
针对难切削材料三元流闭式叶轮上复杂弯扭型腔的加工难题,提出数控电解(NC-ECM)/数控电火花(NC-EDM)组合加工数字化制造技术方案。本文重点论述了其总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包括总体工艺流程设计,数控电解预加工中阴极及运动轨迹设计,数控电火花精加工中电极及加工轨迹设计,工装夹具设计以及加工参数的选择与优化等问题。成功试制了合格的某型三元流闭式叶轮,试验结果表明,组合电加工技术能够满足三元流闭式叶轮的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