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124篇
航空   901篇
航天技术   126篇
综合类   74篇
航天   30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71.
VXI总线在FY-2卫星无线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亚玲  田华 《上海航天》2005,22(Z1):78-81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气象卫星VXI总线无线测试系统的功能、硬/软件结构.给出了设计中采用的VXI总线技术、硬件配置和在LabWindows/CVI环境中的软件模块化设计方案,以及输出功率限制、微波开关初始化控制、系统安全管理控制和仪器控制顺序正确等软件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该测试系统的测试能力强、体积小、研制成本低,具有测试结果准确、自动化程度高、工作稳定可靠、操作简便,以及转移和维护容易等优点,在FY-2卫星电性星、正样星和发射星测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72.
雷虎民  田昌会  刘文江 《飞行力学》2002,20(3):36-38,47
为了使基于线性二次型高斯理论的LQG最优制导规律得到工程应用,设计了一种寻的回路中的卡尔曼滤波器,利用仿真技术,用这种滤波器对目标机动加速度进行了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滤波器可以准确估计目标机动加速度。  相似文献   
873.
以MALTAB语言作为系统设计工具,将小波分析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分析人体表面肌电信号。对SEMG信号的识别分为3个步骤:数据预处理,特征的提取,设计分类器分类。首先利用小波分析进行消噪,提取特征;然后采用BP神经网路进行分类、识别;最后通过对分类结果的分析与比较,证明小波与神经网络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表面肌电信号的模式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874.
集成了传感器、嵌入式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而形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但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使其路由协议即不同于传统的网络,又有别于ad hoc网络。对几种典型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比较,并针对LEACH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875.
高速开关阀滞后的主要原因是电感元件存在滞后,这很容易通过加一个高电压产生过电流而去磁得到补偿。由于磁场存在涡电流,因此限制了阀的快速性的提高,而且阻碍磁力线渗入电磁铁。采用先进的有限元方法,得到了电流和磁通量的瞬态特性,以及磁力线渗入电磁铁的瞬态过程,从而得到涡电流对高速开关阀的影响。通过过电流去磁和使用低导电材料可以降低高速开关阀的滞后。  相似文献   
876.
稳定可靠的上下位机通信程序是声波飞行时间测量系统实现声波飞行时间准确测量的关键。为此研制了基于VC6.0的上下位机通信程序。文中详细介绍了该通信程序的设计与实现过程,给出了上下位机通信流程图及相应的主要通信程序。实验结果表明该通信程序能够较好地实现声波飞行时间测量系统中下位机和上位机之间的通信,系统性能稳定,满足声波飞行时间测量系统的通信要求。  相似文献   
877.
一种新型的航空蓄电池充电器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新型、通用的大容量航空蓄电池充电器,阐述了系统的电路方案、控制电路的构成及软件设计,研制成功的样机采用可进行A/D转换的ADμC812芯片,可以实时控制充电电流工作于恒流充电状态和涓流充电状态,样机试验表明了该充电器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878.
根据前期某型发动机燃烧室头部降低冒烟数性能试验结果,火焰筒头部结构存在高温烧蚀变形痕迹,为保证该结构工 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将原型燃烧室火焰筒头部传统的孔板+挡溅板的冷却结构改进为带有一定角度的收敛双锥形冷却结构,并 在单管燃烧试验器、扇形燃烧室试验件上采用连续气源、模拟参数进行了性能对比试验,录取了改进前后2种头部的点熄火边界、 燃烧效率及头部壁温。结果表明:在同工况下,改进后的火焰筒头部着火余气系数更大,点火边界更宽;贫油熄火边界相当;燃烧 效率基本相当,均大于0.99,符合性能要求;改进后火焰筒头部壁温较原型的有较大降低,温度分布更均匀。  相似文献   
879.
针对旋转爆震燃烧室高热流密度的热防护需求,提出了一种碳化硅耐烧蚀层-高硅氧烧蚀层-气凝胶隔热层-不锈钢金属基体层的梯度复合热防护结构,建立了考虑烧蚀的多层平壁一维瞬态热分析模型,结合旋转爆震燃烧室的典型热环境,采用动边界隐式差分计算格式求解获得了壁面输入热流密度和高硅氧烧蚀层主要参数对热防护结构内部温度分布的影响;同时开展了旋转爆震燃烧室梯度复合热防护结构热考核试验,对热分析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旋转爆震燃烧室壁面沿轴向温度分布存在着内在的不均匀性,前端由于预混气的及时补充而得到有效冷却,温度峰值出现在位于中截面和燃烧室出口的尾端区域。基于径向一维传热简化,从实测的旋转爆震燃烧室壁面轴向温度分布反演出时均热流密度沿程分布,并以此对特定轴向截面的热防护结构温度瞬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所建立地考虑烧蚀过程的一维瞬态热分析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梯度复合热防护结构的温度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880.
为了研究碳化烧蚀材料对旋转爆震燃烧室的被动热防护作用效果,建立了旋转爆震燃烧室热环境计算模型和多层复合壁一维烧蚀热响应分析模型。基于旋转爆震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确定了沿燃烧室轴向的壁面平均温度与热流的分布特征;针对典型的壁面热负荷输入条件,采用动边界隐式差分格式,对碳化型烧蚀材料的烧蚀过程和传热过程进行了耦合计算,分析了碳化层剥蚀、热解热、热解气体质量流率、材料厚度等因素对燃烧室壁面热防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旋转爆震燃烧室温度和热流密度分布不均匀,斜激波扫掠区域热负荷更为剧烈;碳化层剥蚀后会使烧蚀材料的烧蚀率增加,壁面温度迅速上升;增大热解热及热解气体质量流率都有利于延长工作时间、降低壁面温度; 旋转爆震燃烧室不同区域的烧蚀有一定差异,增加烧蚀材料厚度无疑有利于壁面热防护,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壁面重量和空间尺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