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0篇 |
免费 | 620篇 |
国内免费 | 44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698篇 |
航天技术 | 574篇 |
综合类 | 217篇 |
航天 | 5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131篇 |
2021年 | 170篇 |
2020年 | 164篇 |
2019年 | 143篇 |
2018年 | 123篇 |
2017年 | 148篇 |
2016年 | 135篇 |
2015年 | 164篇 |
2014年 | 161篇 |
2013年 | 140篇 |
2012年 | 151篇 |
2011年 | 163篇 |
2010年 | 177篇 |
2009年 | 154篇 |
2008年 | 143篇 |
2007年 | 137篇 |
2006年 | 98篇 |
2005年 | 103篇 |
2004年 | 67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Micro-forging (MF) is a novel surface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capable of smoothen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workpiece surface simultaneously.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and energy conversion of micro-forging process, an electromagnetically driven micro-forging system is developed. To further grasp the kinet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equipment, a simul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its accuracy is verified. With the help of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we propose an input voltage optimization method, which drives the micro-forging head moving in a uniform and stable way. In this study, the influence of MF on surface integrity of Ti-6Al-4V (TC4) is firstly repor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MF treatment reduces surface roughness (Ra) and increases micro-hardness by 48% and 11.8% at most, respectively. Besides, a compressive stress layer with an amplitude of −1000 MPa and a depth of 0.8 mm is observed.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and reveals the potential of micro-forging technology, which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expanding its application in TC4 surface modification. 相似文献
92.
利用PIV技术对两种不同尺寸的中心突扩燃烧室在不同入口速度条件下的冷态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并分析了流场结构与来流速度、突扩比、喷管收缩段等因素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利用PIV技术能较好地获得高速条件下燃烧室二维速度场;对于不同突扩比的燃烧室,突扩面后的流场结构类似,但回流区的最大负速度与入口速度的比例关系不同;在喷管人口处,流场在此处重新形成旋涡,其直径较大,但强度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3.
等离子体对翼型流动分离控制历程的PIV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技术,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对NA—CA0015翼型表面流动分离的控制特性及控制效果随时间历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激励电压存在一个阈值,当电压小于阈值时,控制无效或效果不明显;当电压接近阈值时,控制表现出不稳定性并最终趋于稳定;当电压大于阈值时,控制效果稳定且显著,气流能够很好地重附在翼型表面。 相似文献
94.
网格式肋化通道换热与总压损失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通过两个实验模型,对矩形网格式肋化通道的换热与总压损失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模型通道的两个宽边是由铝板机械加工而成的肋化壁,两个短边是由胶木板制成的绝热壁。肋化壁上肋与通道轴线所形成的锐角定义为肋向角α,第一个模型的两个宽边上的肋向角分别为45°和-45°(简称45/45模型);第二个模型两宽边的肋向角分别为45°和-60°(简称45/60模型)。两个模型的肋宽与肋间距之比t/p=0.25,肋间距与肋高之比t/e=0.30,肋高与通道高度之比e/H=0.50,即两个肋化壁的肋尖相互接触,从而形成网格式通道。实验表明当雷诺数在0.5×105~1.2×105范围内变化时,网格式内冷通道换热效果比光滑通道提高了5~9倍,但伴随的总压损失增加了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5.
96.
97.
98.
针对会议筹备的三个问题即预订宾馆、会议室安排、租车问题建立优化模型。对于预订宾馆问题、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利用Lingo求解,将会议室安排和租车问题的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建立模型并求解。 相似文献
99.
基于代理模型的机载吊舱气动与隐身一体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雷达隐身要求的机载吊舱初步设计时,存在载机-吊舱组合体RCS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为此,本文构造了用于计算RCS的代理模型,并基于此代理模型以吊舱横截面积、吊舱对载机的气动特性影响量和飞机与吊舱组合的RCS为优化目标,用评价函数法构造吊舱外形设计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用复合形法求解该模型的设计参数。按该参数设计的吊舱外形能使载机在挂载吊舱后气动阻力系数与RCS增量均保持较低的水平,同时可保持吊舱较大的装载截面。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在吊舱的初步设计阶段对设计参数的选取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