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5篇
  免费   447篇
  国内免费   465篇
航空   1522篇
航天技术   602篇
综合类   574篇
航天   6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研究了某些化合物对丁羟(HTPB)复合固体推进剂燃速压强指数的影响。实验发现,FG是一种降低HTPB推进剂压强指数的高效添加剂。当FG与亚铬酸铜组合使用时,可在提高推进剂燃速的同时大幅度地降低燃速压强指数。文中对FG的作用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82.
固体火箭喷管中的烧蚀控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洪庆  周旭 《推进技术》1993,14(4):36-41
对碳基材料,以热化学烧蚀三方程模型为基础,在考虑粒子侵蚀,烧蚀与传热耦合的情况下,进行了全喷管烧蚀控制机制的研究,喷管中的烧蚀控制机制有化学动力学控制,扩散控制和双控制三种机制。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对于由扩散控制和化学动力学控制确定的烧蚀率相差约20倍以上时,可以简化为按烧蚀率低的一种控制机制来计算;否则,应当按既考虑扩散控制,又考虑化学动力学控制的双控制机制来计算。2)在固体火箭喷管中,大体上喉部和扩张段的烧蚀是化学动力学控制的,而收敛段的烧蚀是由扩散控制的。3)由于在收敛段由两种机制控制的烧蚀率相差较小,因此,在收敛段的烧蚀率应当按双控制机制来计算。喉部和扩张段的烧蚀可简化为动力学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983.
以流体k-ε双方程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包括颗粒湍动能输运方程和耗散率方程的k-ε-kp-εp两相湍流模型。并对两个垂直上升管道内气固两相湍流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和已有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84.
王运良  徐忠  苗永淼 《航空动力学报》1994,9(4):402-404,444
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轴流风扇内部粒子的运动特性进行了测量。实验测量了3个圆周面内跨叶片间粒子的运动规律。所用粒子为1mm直径的泡沫球。对拍摄图像进行处理之后发现:(1)在叶轮通道内压力面一侧粒子浓度比较大, 吸力面一侧则比较小, 并且在吸力面有无粒子区存在。(2)粒子和压力面发生碰撞和反弹, 而不会和吸力面发生碰撞。(3)在压力面一侧粒子的运动速度比较低, 而在吸力面一侧粒子的运动速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985.
一种分离流数值求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弯管内分离流场为例,根据分离区与未分离的湍流动能差别较大的特点,提出了在分离区和未分离区采用不同的湍流模型来模拟流动的湍流效应,利用N-S方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利用这一方法,可以加速迭代的收敛,节省机时。  相似文献   
986.
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大小调节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温干 《推进技术》1994,15(1):39-44
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大小调节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发展的现状以及在型号上应用的情况作了综述与分析。指出了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相似文献   
987.
双转子涡喷发动机风车特性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秉衡  许彪  张登洲 《航空学报》1995,16(5):528-533
 提出了一种利用发动机部件特性计算双转子发动机风车特性的方法 ,主要用于发动机方案论证阶段的风车特性的计算。为解决高、低转子匹配问题 ,在计算高压转子时 ,把它当成单转子发动机来计算 ;在计算低压转子时 ,则把高压转子看成是低压转子的一个阻力元件。以某型发动机为例 ,计算出风车特性基本符合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88.
结构优化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回顾了结构优化研究的过去,介绍了目前的研究状态,展望了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89.
叶栅相似变换准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为验证叶栅相似变换准则所进行的低速风洞实验研究,对应NACA6 5 (12)10和DCA叶栅的高速试验,分别测量了其低速相似叶栅的叶片表面压力分布。由于实验条件的不同,本文从相对差别这一角度验证了文献 [1]中所推得的相似变换准则的正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实际的低速叶栅和高速叶栅具有同无粘设计所得到的同一量级的相似精度,因而只需提高设计相似精度便可提高实际模型的相似精度。   相似文献   
990.
姜伟之  徐伯庆 《航空学报》1991,12(3):180-186
 本文提供了一种用疲劳长裂纹恒K_(max)降ΔK近内在门槛区数据预测疲劳短裂纹扩展曲线簇(σ为外加应力半幅,c为表面裂纹半长)的方法。由于恒K_(max)降ΔK的试验数据容易获得,相对稳定;又由于预测中引用了A.Navarro发展的位错描述方程,使所得短裂纹扩展特性分别计及了扩展速率的固有变动性和与外加应力的相关性。此预测方法为在紧凑结构部件中应用疲劳短裂纹扩展特性,进行损伤容限设计和安全寿命评估,提供了实施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