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13篇
航空   352篇
航天技术   126篇
综合类   110篇
航天   1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21.
The optimization of metamorphic mechanisms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mechanisms for its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configuration. There exist complex coupled design variables and constraints in its multiple different configuration optimization models. To achieve the compatible optimized results of these coupled design variables, an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metamorphic mechanisms is developed in the paper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MDO). Firstly, the optim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amorphic mechanism are summarized distinctly by proposing the classification of design variables and constraints as well as coupling interactions among its different configuration optimization models. Further,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technique which is used in MDO is adopted for achieving the overall optimization performance. The whole optimization process is then proposed by constructing a two-level hierarchical scheme with global optimizer and configuration optimizer loops. The method is demonstrated by optimizing a planar five-bar metamorphic mechanism which has two configurations,and results show that it can achieve coordinated optimization results for the same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configuration optimization models.  相似文献   
622.
潘攀  刘俊杰  马吉 《火箭推进》2013,39(1):52-57
通过采用脉冲变极性TIG焊接方法对1.5 mm厚的5A06铝合金和L3纯铝以及3 mm厚的5A06铝合金和5A06铝合金试板进行焊接试验,研究了在其它两个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脉冲频率、基值电流和占空比分别对焊缝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脉冲频率为100 Hz,基值电流为峰值电流的10%~33%,占空比为50%~66%时,焊缝具有良好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23.
新一代运载火箭地面测试发控系统一体化设计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介绍了以民用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 (系列 )为背景 ,以一体化设计思想为指导原则 ,开展的地面测试发控系统的研究、设计工作 ,着重论述了以控制系统为核心的一体化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同时对测试发控系统设计方案和总体布局进行了概括阐述。  相似文献   
624.
卫星扰动对星载SAR成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快视成像质量与卫星的运动姿态密不可分,卫星扰动主要体现在对多普勒参数的影响上,而快视成像一般利用卫星星历来估计多普勒参数。通过详细分析,找出了卫星扰动对多普勒参数的内在联系,给出了详细的数学公式并结合实际数据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给出了平台的控制精度范围,为星载SAR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5.
基于综合制导优势函数提出了一种接力制导的遗传粒子群混合优化方法。通过建立飞机对导弹的优势模型、飞机对目标的态势优势模型、敌方飞机对我方飞机的威胁度模型以及作战飞机效能优势模型四个子模型,给出了作战飞机综合制导优势评估模型。结合接力制导约束条件,建立以综合制导优势最大为目标的空空导弹中制导权移交决策模型,并给出了基于遗传粒子群混合算法的空空导弹接力制导优化方法。最后,对八架飞机接力制导四枚空空导弹的情况进行仿真,验证了该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626.
不同环境因素 对H62铜合金极化曲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H62铜合金的腐蚀机理可利用极化曲线研究,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和单一因素影响试验,研究温度、NaCl质量分数、pH值3个因素在3种水平下对H62铜合金极化曲线的影响。采用极差分析对正交试验结果中3种因素影响大小进行讨论,基于控制变量法对单因素影响下的极化曲线进行分析,结果均表明NaCl质量分数是影响极化曲线的最大因素。  相似文献   
627.
半物理模拟试验在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鲜有文献对国内外半物理模拟试验的应用情况、技术特征进行总结提炼。结合科研实践和相关文献,分析了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开展半物理模拟试验的必要性、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和国外标准规范要求开展半物理模拟试验的必须性,介绍了半物理模拟试验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回顾了国外半物理模拟试验的开展情况,并对国内半物理模拟试验在科研、批产过程中的应用进行说明。结合工程实践和国外研究成果,总结了半物理模拟试验环境的关键技术,指出了半物理模拟试验技术深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628.
发展了一种集成旋翼状态反馈(Rotor-State Feedback,RSF)控制的飞行控制系统,以提升直升机在大气紊流环境中低速飞行时的飞行品质。基于经典显模型跟踪控制系统,对机体和旋翼状态反馈增益进行协同设计,以综合优化旋翼/机体耦合动稳定性和直升机在飞行品质相关频率范围(1~12rad/s)内的紊流缓和能力。同时,设计了一个旋翼前馈控制以增强直升机的操纵响应特性。对直升机飞行品质的线性分析表明:RSF控制的引入能够在实现旋翼/机体耦合动稳定性控制的同时使滚转和俯仰通道的指令跟踪延迟时间分别降低21.87%和25.82%,扰动抑制带宽分别提升243.22%和72.56%。最后以飞行试验验证的高阶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验证控制系统。结果表明:RSF控制的引入使直升机滚转、俯仰角速率对紊流响应的标准差分别降低55.68%和26.81%。集成RSF的控制系统能够提升直升机在紊流中的飞行品质。  相似文献   
629.
Stratospheric airship is a special near-space air vehicle, and has more advantages than other air vehicles, such as long endurance, strong survival ability, excellent resolution, low cost, and so on, which make it an ideal stratospheric platform.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oose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way to launch a stratospheric airship to the space for both academic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non-forming launch way is studied and the method of differential pressure gradient is used to study the change rules of the airship's envelope shape dur-ing the ascent process.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d of the envelope will main-tain the inflatable shape and the envelope under the zero-pressure level will be compressed into a wide range of wrinkles during the ascent process. The airship's envelope will expand with the ascent of the airship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zero-pressure level will move downward constantly. At the same time, the envelope will gradually form a certain degree of stiffness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inner and external differential pressur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analytical results, which shows that the non-forming launch way is effective and reliable, and the analytical method has exactness and feasibility.  相似文献   
630.
燕尾形榫联接修形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如鹏  潘升材 《航空学报》1994,15(11):1370-1374
将边界元法用于榫联接修形的数值分析研究。对分析具有摩擦接触问题的边界元法的理论及实现方法作了讨论;将边界元分析应用于航空发动机轮盘榫槽与叶片样头联接的计算,并与激光散斑法的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对修形的榫联接进行了计算分析,初步揭示了修形榫联接接触边界上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与试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