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8篇 |
免费 | 394篇 |
国内免费 | 19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957篇 |
航天技术 | 231篇 |
综合类 | 170篇 |
航天 | 3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85篇 |
2020年 | 89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75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81篇 |
2013年 | 92篇 |
2012年 | 100篇 |
2011年 | 96篇 |
2010年 | 70篇 |
2009年 | 78篇 |
2008年 | 84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76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432.
从基本的无网格光滑粒子法SPH(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近似出发,修正了模拟固体力学中大变形弹塑性碰撞的SPH方法.在边界处采用修正的边界条件,弹塑性分析过程中采用增量理论计算应力,迭代过程中用守恒光滑法进行滤波修正消除拉力不稳定.对SPH方法进行了程序实现,给出了杆弹塑性碰撞的算例.计算分析表明,SPH方法节点的影响域较大、精度较相同节点间距有限元法的结果有一定差距,但是通过增加粒子数量可以提高SPH的精度,保持了其简单性和计算大变形的特性. 相似文献
433.
为适应运载火箭快速发射需求,捷联惯导系统采用自对准技术逐渐取代了复杂的光学瞄准系统。针对初始对准中Kalman滤波器收敛缓慢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低通滤波的运载火箭快速自对准方法。该方法基于凝固惯性系自对准算法,采用移动窗双矢量构造方案,实现了自对准实时解算。通过在凝固惯性系间姿态转换矩阵后端引入低通滤波器,降低杆臂效应引起的有害加速度影响,保证自对准精度。该方法不需要进行复杂的Kalman滤波运算,能够快速收敛,工程实现简单。数字仿真和试验数据表明,采用基于低通滤波的凝固惯性系自对准方法可以达到Kalman滤波对准同等级精度的同时缩短对准时间到5min以内,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4.
为了给新型遥感器用铝合金镜头提供良好的模拟试验环境,针对较低的温度以及较高的温度均匀性要求,为提高试验可靠性和工作效率,采用仿真计算与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运用ANSYS软件详细分析试验过程中的三维温度场,预测整个过程的降温趋势,以提前发现试验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做出有效的改进。同时开展低温条件下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计算值与试验结果趋势相符。通过仿真分析提前预测潜在的问题并对试验方案做出改进,有助于提高试验的可靠性和效率,也为日后的各类金属镜头的低温试验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35.
倒置式磁流变抛光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尺寸工件的抛光加工特点,设计了倒置式的磁流变抛光装置。详细阐述了符合磁流变抛光要求的磁场发生装置的设计原理,并对抛光区域磁场进行了理论分析、软件仿真和优化。 相似文献
436.
共形天线具有小型化、低剖面、大孔径等特点,是未来天线重点发展趋势之一,以气动一体化天线、超宽带窄波束天线为代表的共形天线成为目前飞行器天线领域的研究热点。当前共形天线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打印、转印、激光加工等,采用合适的工艺能够实现天线的大面积共形制造。讨论了共形天线在不同飞行器载体上的优势,如打印制作的低剖面机载天线可实现战机的气动隐身一体化需求,也可满足弹载天线小型超宽带需求,柔性天线可应用于星载充气可展开天线等。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共形天线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共形天线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37.
航空机电作动器的混合整流全状态反馈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多电飞机供电系统的新型混合整流电路,并针对航空机电作动器负载特殊的用电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状态反馈的混合整流控制方法,在保证整流效果的同时,解决了负载功率短时大范围变化引起的直流电压不稳定问题。这种新型混合整流电路将二极管整流电路和脉宽调制(PWM)整流电路并联输出接负载,两者共同承担有功功率且比例可控,通过适当控制PWM电路达到网侧低谐波的目的,且当负载制动时,能量可以回馈交流侧电网。建立了混合整流器的线性化全状态数学模型,设计了基于线性二次型(LQR)最优化理论的全状态反馈控制策略。通过在MATLAB/Simulink下的建模与仿真,比较了全状态反馈控制方法与传统三状态反馈控制方法,并在机电作动器样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全状态反馈控制的新型混合整流方案对于功率大范围变化负载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438.
大功率IGBT驱动电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实践出发,对IGBT的使用中,驱动和保护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明,并给出了一套采用M57959L驱动模块驱动IGBT的电路图。 相似文献
439.
NOMEX蜂窝夹层结构方向舵的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飞机方向舵的结构特点,在成形模具结构形式、工艺方法、预固化参数等方面进行了较成功的探索,采用合适的二次胶接共固化成形工艺,研制出了符合要求的全高度NOMEX蜂窝夹层结构方向舵,并通过了静力试验和各种条件下的飞行考核。 相似文献
440.
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桨毂阻力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在突破常规直升机前飞速度极限的同时会产生巨大的桨毂阻力。为研究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桨毂的阻力特性,采用天平测力的方式在1.4m×1.4m直流风洞中对不同的共轴双桨毂组合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试验状态变量包括桨毂转速、模型各部件间缝隙和不同整流模型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共轴双桨毂试验模型的阻力受对称光滑桨毂旋转运动的影响基本可忽略;各整流部件间缝隙对模型所受阻力影响较大,大缝隙会使试验模型阻力增大;各整流部件分离尾流存在较大的气动干扰,使模型所受阻力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