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216篇
航空   811篇
航天技术   315篇
综合类   84篇
航天   31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聂春生  聂亮  杨光  袁野 《宇航学报》2021,42(12):1610-1620
采用火星大气物理化学模型,求解带辐射源项的三维热化学非平衡N S方程,对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进入过程中的高温流场和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气体辐射与非平衡流场耦合效应对流场和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流场热化学非平衡效应显著,CO 2 气体发生大规模离解,高度低至 28.5 km 仍存在热力学非平衡效应;2)热力学与化学非平衡效应的影响均与表面催化特性相关,完全催化热流要高于完全非催化热流50%以上;3)高温流场中的CO组分会产生较强的气体辐射加热,辐射热流与对流热流的比值为15%~45%,靠近肩部区域比值最大;4)气体辐射对非平衡流场的冷却效应使激波脱体距离减小;与非耦合方法相比,采用耦合方法得到的辐射热流降低约12%~25%。  相似文献   
922.
王杰  聂云清  吴军  刘望  袁福  邹杰 《宇航学报》2022,43(6):732-742
针对冷热交变环境导致太阳帆内部应力剧烈变化的问题,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MA)弹簧提出了太阳帆的张拉方案和薄膜应力保持恒定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在高低温下的刚度非线性特性,有效补偿薄膜和支撑杆之间的间隙变化,以使薄膜内部应力基本保持恒定。针对六边形构型太阳帆开展了数值仿真,首先建立了太阳帆的热分析模型和力学分析模型,获取了高低温工况下的温度场。然后通过热致变形分析得到薄膜与支撑杆在高低温工况下的间隙变化,据此确定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的参数。最后对太阳帆在高低温工况下的薄膜内部应力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23.
林晓冬  张锐 《宇航学报》2022,43(6):781-789
针对严格反馈三轴稳定航天器姿态控制问题,在考虑航天器系统存在模型不确定性、未知外部扰动、系统存在时延情况下,提出了一种鲁棒控制方法。首先建立航天器误差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使用神经网络对系统不确定性和未知扰动进行逼近、引入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对系统状态约束进行处理;然后利用反步法构造一种鲁棒自适应姿态控制器,通过李雅普诺夫方法证明闭环系统是最终一致有界的;最后,结合工程实际经验对系统已知时延进行前馈补偿。半物理仿真结果表明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924.
海洋/航空重力测量是基于移动平台的动态相对重力测量,是指用有人测量船或飞机搭载重力仪或加速度计,来测定海面或近地空中重力加速度的重力测量方法。介绍了重力仪的应用领域,针对移动海洋/航空重力仪、海空重力仪车载试验,综合阐述了其国外、国内发展现状,指出了无人重力测量技术和深远海动态重力测量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在海空重力测量领域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25.
926.
角度解算在飞行器姿态定位中有着关键的作用。传统老式角度解调精度不高,引入数字计算机技术以及芯片技术后,角度解调技术大大改善。通过介绍角度解调原理和专用的角度解算芯片,设计了一种角同步适配器,实验数据表明,适配器能够良好地适配轴角传感器,提高了角度解调精度,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27.
928.
舰载飞机着舰时拦阻钩碰撞反弹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舰载飞机着舰时拦阻钩碰撞甲板后被反弹的动力学性能,以某舰载飞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全机着舰动力学模型和拦阻钩碰撞甲板的碰撞模型,进行了全机着舰动力学仿真,通过拦阻钩碰撞反弹试验对碰撞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了更加准确的碰撞模型。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甲板涂层、俯仰角、航向速度、下沉速度和拦阻钩阻尼器参数对拦阻钩反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航向速度对反弹高度和碰撞力几乎没有影响;随着下沉速度和俯仰角的增加,反弹高度和碰撞力也增加;拦阻钩阻尼器参数的变化不会影响碰撞力,但是对反弹动力学性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9.
聂藩  丁建完 《航空计算技术》2011,41(6):97-99,108
介绍基于Modelica语言模型构建多实例优化问题的方法。方法将仿真优化问题转换为标准优化问题,再将单实例优化聚合为多实例优化。并且介绍在MWorks平台软件上使用该方法的步骤,最后通过F14优化实例说明该方法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优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30.
In this study, a multi-input/multi-output(MIMO) time-delay feedback controller is designed to actively suppress the flutter instability of a multiple-actuated-wing(MAW) wind tunnel model in the low subsonic flow regime. The unsteady aerodynamic forces of the MAW model are computed based on the doublet-lattice method(DLM). As the first attempt, the conventional linear quadratic-Gaussian(LQG) controller is designed to actively suppress the flutter of the MAW model. However, because of the time delay in the control loop, the wind tunnel tests illustrate that the LQG-controlled MAW model has no guaranteed stability margins. To compensate the time delay, hence, a time-delay filter, approximated via the first-order Pade approximation, is added to the LQG controller. Based on the time-delay feedback controller, a new digital control system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a fixed-point and embedd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 of high performance. Then, a number of wind tunnel tests are implemented based on the digital control system.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time-delay feedback controller can expand the flutter boundary of the MAW model and suppress the flutter instability of the open-loop aeroelastic system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